京东面临压力IPO提速:内部高管确认蒉莺春加盟
银财风投:京东正加速IPO的脚步。继上周京东CEO刘强东、CFO陈生强等在香港举行分析师会议后,昨日,有消息称CCTV前财经主播、美银美林投资银行部董事蒉莺春正式加盟京东商城任副总裁,为其IPO加码。
公开资料显示,蒉莺春2006年加盟美银美林集团出任投资银行部董事。今年4月,美银美林集团前中国区主席刘二飞离开美林后,蒉莺春在博客上表示自己已决定在投行生涯最好的时间离开。
目前京东官方暂未表态。但其一位内部高层人士确认了此事。蒉莺春在美林投资银行部的经验被外界普遍认为将推进京东上市进程。今年4月,业界就有消息称,京东正与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接触,希望聘用其作为京东上市的承销商。而在5月30日的香港分析师会议上,上述三家及UBS和中金国际等券商代表悉数到场。
在为上市铺路的过程中,此前京东已经引入多位高管,包括宏碁原中国区执行副总裁蓝烨出任京东CMO(首席市场官),百度原高管沈皓瑜出任COO,甲骨文原全球副总裁王亚卿出任CTO等等。
京东管理团队在香港举行的长达3个小时的分析师会议上,京东对业务数据进行了披露。有现场的投行分析师称,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京东将最快在6月提交SEC文件,今年9月进行IPO.
不过今年年初时,刘强东曾多次对外表示2013年之前绝不考虑上市,为何现在又要提速上市?
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说:“IPO成为眼下京东唯一的选择,京东面临资金、投资方和竞争对手的三重压力。”他表示,京东商城2012年预计收入为450亿元,按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价格战还将一路打下去,京东今年的亏损率可能仍在5%左右,这意味着“烧钱”的速度会更快,亏损可能将达到20亿元,因此京东需要靠上市来募资。
国泰君安证券则发布报告称,大规模促销活动和仓储物流建设导致的资金压力是京东上市进程提前的主要原因;而它的竞争对手天猫可能2013年IPO,抢占先机可能也是另一考虑。
“粗略测算,京东为了支撑物流的建设和2012年~2013年的快速扩张,资金缺口在80亿人民币左右,京东上市融资的金额和80亿人民币(约合13亿美元)之间的差距将决定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上述报告指出。
但眼下,实在不是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的好时机。
百度CEO李彦宏曾在上周表示,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概念股上市非常困难,公众融资市场已经关闭,而且短期内这种情况较难改变,互联网公司失去了快速上市融资的可能,即使上市了,公司的表现也不是很好。
智治基金创始人埃里克·杰克森也给京东IPO“泼冷水”,他认为,如果京东于今年9月上市,市场表现或将不会很理想。
杰克森列出的担忧包括,目前欧元区局面不稳定,投资者并不十分看好高风险的中概股,即使像Facebook那样的巨头公司股价表现也一直下滑。他指出,京东方面需在企业利润以及物流投入上做出平衡,并向投资者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玮栋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此番IPO,京东内部的估值已超过100亿美元,创中国互联网公司IPO之最,但如果没有基石投资者,未来很难保证市场能有足额认购;而且FB上市时部分投资者大肆认购并被套,能否继续信任和配置科技股也不好说。
国泰君安预计,京东IPO融资额的大小可能决定了行业一段时间的竞争态势。如果京东能够成功获得大笔融资,以刘强东的特点,价格战持续的概率将会加大,行业的洗牌可能会更加剧烈,苏宁易购、国美系以及腾讯系的B2C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而如果京东跟唯品会一样“流血上市”,京东的扩张步伐将会受到影响,行业格局或将被重塑。 据环球企业家杂志报道,四月的最後一周,54岁的刘二飞为其在美林证券近12年的职业经历正式画上句号。这位前美银美林集团中国区主席,将成为中投旗下一只中国主题PE投资基金的“掌舵者”.
在刘二飞从美林离职之后,蒉莺春曾写了篇博客来回顾《六年的故事》:
以下为博客节选:
也许因为我有点儿情商和常识,终于有一天一个叫美林的投资银行里的一位白发苍苍的人把我雇了去。他从此成了我的老板。我记得他从来没有教过我有关于执行的任何一点细节,他只跟我认真讲过两个事儿:第一,客户是你的老板。这句话很简单,但是对于投行其实意义深远,真正领会这句话之后里里外外的麻烦事都可以迎刃而解(我花了很多年搞明白这件事)。第二,我记得他在我已经在投行混了一年之后问我:你知道到底什么是绿鞋吗?你知道绿鞋到底是怎么执行的吗?我记得他在中国大的自助餐厅一边吃面一边跟我解释,说实话我当时仍然没有彻底明白,但是记住了一句“羊毛出在羊身上”之类的评语,和他看似风淡云轻的一句“很多MD其实也搞不明白这个简单的概念,你最好不要学他们”.
我进投行的时候是中国投行业特别辉煌的年代,整个华尔街也仍然鼎盛。那个时候可以用人傻钱多来形容,总之投行的生意比现在好做太多。那时候分众传媒还是一个7,8十亿美元市值的公司,每年要做三个增发;还有工商银行这样庞大的上市。后来慢慢国企上市都结束了,大的民企上市也完成了,房地产行业不行了,项目开始越做越小,美国上市一亿左右的发行投行根本只能赚个吆喝。我们这一代的年轻投行人,等到做到D或者MD的时候,数数国内剩下的大公司没上市的屈指可数了,我问我的老板怎么办,他一边吃苹果一边说:
“ Shit happens, that's life ”.
我后来跟他学会了很多这种二兮兮的话,有很多是在路演的过程中学的。有一年我做了6个美国上市,拿项目的时候卖了很多次他的名字,最后定价路演他都被客户要求到场,因此他在两个月里陪我飞了四五趟纽约。旅行时间很长,他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段子,因此长长的等待从来不乏味。
其实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害怕跟我老板说话,尤其害怕跟他在电话里讲工作,因为觉得自己随时都有被他大骂的危险。我后来知道其实他不光对我,他对我们都这样,他脾气有时候很暴躁,还会骂娘,会连续地骂很长时间,骂到后来把主题都偏离了。但是他第二天就会把这些全部统统忘掉,重新跟你说笑话什么的,我后来发明了一招:在他要生气的时候先挂电话,说手机没电了,或者不接电话,过一阵子再回过去。这样大家都可以避免无意义的损耗。
他从2010年以后开始经常人前人后地表扬我,说我长大了,学会了。
我把我风淡云清的六年,幸福的六年,全都归功于我的老板。道理很简单,象我这样不守规矩的人,如果没有他,我完全就是废物一个;但是因为他,我高高兴兴地呆了六年,混完了别人可能要十年混完的路程,没有变的又老又丑,还貌似被培养成了一个有点用的人。这六年里,我做了多少个项目,就哭了多少次,每次哭过以后会再被他骂一次或者笑话一次,我就好了。他骂我一次或者笑我一次,其实无非安慰的是一个半大不大孩子心的我屈服于各种既定游戏规则的委屈。这些委屈,对于别人根本什么都不是,但对于我,就是天大的事。谢谢他天南海北日理万机总还能顾得上给我这些安慰。
投资银行是一个磨灭个性的地方,看似张扬的排场最后出来的人都一模一样。我今天之所以还记得问自己是谁,我之所以敢在自己在投行生涯最好的时候离开,我都要谢谢他,给我这样的勇气,教会我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因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真的什么都没有耽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