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APP:60后70后还是不买账 烧钱迈向死海?
银财风投:名为《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的新闻报道占据各大媒体,门户头条。成为当日最受关注话题,无数知名人物参与讨论。时隔十小时,央视官方公布此新闻为 虚假报道,给予无数人当头一棒。当然,这不是讨论主题,只是为正文稍作铺垫。听说这些天打的类型的APP似乎成为了关注焦点,江苏市广电总局和江苏市交通 管理局,叫“打的”APP,打的快车获得阿里巴巴投资面对汹涌如潮的打车APP市场,就连政府和媒体也忍不住进来趟这堂浑水。
打车APP 实际是款很好理解的应用,将出租车当做企业来看待,这就等同是所谓的C2B模式,用户使用应用便可以预定在周围空座位的车。但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厢情愿。 而现在打车APP却已经从所谓的公平“预约模式”延伸发展成为“拍卖模式”,用户有苦难言已经成为现状,很多用户反映在下班高峰期预定的车户都属于空车, 但是却被无情拒绝,多数原因是其他用户以更高的价格来进行预约,少则高出十元,多则高出几十元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对于现在打车类APP商 户来说,已经进入繁忙的市场竞争手段,当然怎么竞争,如何有效竞争似乎成为商户的通病,只有老方法,砸钱做市场,打价格战。而这个价格战在哪里打。搞定司 机就等于搞定用户。于是乎推广手段层出不穷,司机成为了APPS的销售员,销量做得好送免费汽车保养,还有更加财大气粗的推广方式,直接送使用者话费。 在北京原有的96103声讯叫车服务已经足够好,不需要再在手机上装一个整天跑流量的打车APP.目前北京支持96103叫车服务的出租车公司。
有金建、银建、金银建三家,共覆盖12000辆出租车,占北京出租车总量的18%. 如今APP出来,让96103生意走向衰落,也让消费者的安全似乎也多了一层危险,司机现在处于忙于看手机状态。
打车APP出现的同时不可否认给智能手机的供应提供条件,给3G运营商的带来客户,与此同时也两个出现问题:1、成本问题成本解决问题,司机智能手机费用谁出,流量成本谁出。2、使用者观念问题。打车APP可以说是方便了80后,90后用户。但是对于60后,70后用户似乎难以接受或者适应。更多的中年朋友还是接近于传统的招呼打车阶段。
打车APP看似前景很广,实际是一条宅胡同。最后杀出重围者必定财大气粗。杀出后后期如何发展,盈利模式是什么样。在我看来无非两点:1,会员制。2,出租车签约制。也就是所谓的向签约司机收取保护费。打车APP在某些理论方便同时,实际
打破了用户公平。
习总微服私访得使用APP,高峰期那也得加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