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道 发表于 2011-7-9 21:03

慧安投资沈一慧:“四维理论”是投资金律

浙江是全国PE的大基地,但一直没有上规模的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直到慧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浮出水面。

2009年5月,慧安1号“阳光私募”基金发行时,募集资金不足5000万元,如今已近1.5亿元,成立至今规模增加至近3倍。短短四个月,中融—慧安2号、3号也相继在推介期内销售一空。2010年,慧安3号、1号、2号分别以年收益率31.29%、29.05%、24.26%排名私募排排网?融智私募评级第19、24、33位,是参与排名的649只产品中唯一一家运行一年以上的所有产品(3期及3期以上产品)全部进入私募排排网?融智私募评级前50名的阳光私募基金。慧安公司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在温州又相继成立了慧安5号、6号、7号、8号四款阳光私募产品。目前,慧安公司旗下管理的资金规模已超过10亿元,资产年均复合收益率超过50%。

掌管这些基金的就是沈一慧。

“想做点大事。”说这话时,沈一慧例外地放慢了语速。1998年,中国股市运行的第8年,两轮的大涨大跌已经淘汰了国内的第一批散户。沈一慧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中悟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未来必定有超出人们想象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及早进入这个领域,那么自己手中管理的何止是一个供销社?”经过一段时间的慎重思考,沈一慧在旁人的不解中毅然辞去了湖州南浔供销社副主任的职务。

潜伏修炼

辞职后,原来没有什么经济学基础的沈一慧一直不断研读经济学书籍,包括宏观经济、货币金融、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和索罗斯反身理论等他研读了所能接触到的各类投资理念。除了自学,他还经常参加各种证券投资研修班。“情况往往是,进班时黑压压一片学生,而课程结束时常常只剩下我在内的少数几个人。”

扔掉体制内的饭碗,沈一慧从2001年到2006年完全呆在家里。一度,他在旁人眼里落下“不识时务”的固执形象;而对沈一慧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中专读了3年也看了3年书的沈一慧,对于知识的汲取有常人难以做到的执着,他自诩那时填补了学校图书馆中很多书的零出借记录。

沈一慧说影响自己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同乡、“民国奇人”张静江。(有关张静江的生平详见本刊3月上《张静江:一代南浔商人的兴衰》)“我从小生在南浔,七八岁时读到张静江的故事,骨子里就有一种想做大事的愿望。”沈一慧说。

为了把握投资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和投资技术,沈一慧在这5年中集中学习了博弈论和股票技术分析。回想起那段时间,他说:“有一次,我几乎连续四天四夜没合眼。因为在看书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一琢磨,一夜就过去了。这种情况经常出现。”

而这期间的修炼为他在后来的投资实战储备了理论知识。

时间来到2006年,自我修炼的第8年,他觉得自己“思维打开了”。一直研读道家学说的沈一慧认为易经中的周而复始、自然界的四季轮转同样发生在股市。那年,在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环境下,他判断中国股市当下的局面类似当年日本股市发生的情景。当时市场一片风声鹤唳,许多股票跌破原始发行价,5元以下的股票比比皆是……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散户都对证券市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担忧和不安全感。但是,一次在给证券营业部的客户讲课时,沈一慧大胆放言:一波历史性的牛市即将展开。随后的日子,和沈一慧一起重仓进入股市的人看着指数成倍地上升,心里不禁佩服:这家伙的预言有点准的。

投资者也是普通人,只要是人,都避免不了“恐惧”和“贪婪”这两大人性弱点。没高兴太久,沈一慧就感觉自己陷入了痛苦,拿他自己的话说,“内在的深度不够,无法往前走。”他甚至一度萌生了出家的念头。

“我靠冥想走出了那段时间。”沈一慧说自己最后还是一步一步地克服了人性弱点。尽管没有修炼成超脱的高僧,他却打通了投资的另一“督脉”:心理博弈。“资本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人性逐利的本性会表现得肆无忌惮。这种本性使得资本市场本身不再是简单的经济行为,更多的是人性在贪婪、恐惧间不停摇摆的心理博弈。具体体现就是底部因为恐惧不敢做多,过程中因为震荡而失去耐心,不能坚定地持有;而到顶部因为贪婪又不肯撤离。”作为慧安投资“四维理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心理博弈最终将决定投资成败,“只有对人性有深刻认识的人,才有可能是这个市场的赢家。”

2007年果断“逃顶”,了解沈一慧的人都知道这绝非是出于侥幸。当年年末,沈一慧在一家媒体上撰文——《学会放弃是投资的第一要务》。文章提出投资的核心要务在于学会放弃,他还劝告股民不要留恋股市。而就在此后的2008年,股市从6000多点跌至1000多点,中间的过程只能用“惨烈”两字形容。

http://v.bankpop.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财经道的微博

财经道 发表于 2011-7-9 21:03

征服“中国犹太人”

沈一慧在大家眼中成了“悟道者”——朋友碰到情感困苦向他求助,朋友的孩子面临专业选择也向他请教。他用“周而复始”自然循环的理论,化解了很多让人头疼的问题。“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不变的。”在他看来,经济、情感等都是人的问题,因势利导的关键是找到决定社会经济和情感变化的转折点。

对于他来说,2008年是事业转折的一年。2008年底,沈一慧在西子湖畔注册成立了杭州慧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以前是管中窥豹,现在则是天外看井,沈一慧敏锐地感觉到,以往从经验数据、统计局的官方报告中判断宏观趋势的做法已不能满足私募研究准确性的要求。“私募很难做一流的宏观研究,所以我们选择外包合作模式。”他联系上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找到所长王维安,说明了自己想结成战略伙伴的来意。

王维安事后回忆这个上门的董事长:“他很有思想,与一般的市场高手不一样。他上来就说要和我们合作5年,从1900年的美国经济开始研究。大学教授都不会这么做。我感觉他不纯粹为了赚钱,是真正想把这个事情搞明白。”

在慧安公司的客户名单里,有很多温州人。温州人素以投资眼光挑剔著称,在2010年6月慧安5号落地之前,没有一只阳光私募真正在温州生根。沈一慧花了3年的时间来获得温州人的认可。他在温州各地讲课,讲课内容除了分析市场和政策,“最主要的还是普及金融知识”。

沈一慧深刻感受到了温州人的谦虚好学——当时各行各业的温州人都在寻找资本的出路,听课者的身份从企业家到个人投资者不一而足。“房子不能炒了,煤矿不能炒了,棉花不能炒了,股票也没得赚。你们没地方投资,就交给我来投。”沈一慧理解温州人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种需求。温州某证券营业部的一位领导曾说:“我观察了很长时间,不得不接受他的许多观点。他思维很活跃,对证券市场分析的精辟性超过其他很多专业机构。我感觉,他可能为温州资本指出了一个方向。”

慧安5号的第一个购买者就是当时坐在底下听课的“学生”。一个中年男子连续三次在沈的课上出现,第四次时发动了一帮朋友来听课。沈觉得很奇怪,问他是做什么的。原来“学生”是温州当地一家知名阀门生产企业的董事长,他认为沈逻辑严密,讲得很有道理。“等到慧安5号开始申购,他们就一起认购了5000万元(基金)。”谈及与温州人打交道的这段经历,我们甚至能看见沈一慧框架眼镜后狡黠的一眨眼,“温州资本要走向国际,我说我能帮你们实现梦想。”

财经道 发表于 2011-7-9 21:03

投资金律

“四维理论”一直是沈一慧遵循的投资金律,它由宏观分析、产业分析、技术分析和心理博弈四部分构成。“这是最聪明的钱找到标的物的过程”。按照先后顺序,沈一慧把宏观背景比喻成好天气;产业分析是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鱼塘;选择用渔网而不是鱼叉捕鱼,是基于技术分析的结果;心理博弈决定了最后一撒是否能兜到鱼。在“四维理论”的支撑下,让沈一慧选股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他说,首先要“顺应历史潮流”。比如2006年—2007年的“中国船舶”,“因为中国加入世贸且成为世界工厂,要运输,要通过海洋,要有海轮,中国船舶是制造海轮的,所以中国加入世贸,引领中国船舶成为大牛股。”

对于未来的市场将会如何发展,沈一慧称:“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和后工业化时期。在后工业化时期,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挤出的资金会进入资本市场,给股市大牛提供理想的环境。到2017年,城市化对GDP增长的贡献将大幅下降,基础投资基本到位,人民币升值基本结束,人口红利拐点出现,三驾马车难以驱动经济高速增长,最终经济将趋缓。”沈一慧相信2017年左右将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2016年—2018年之间有可能出现一次不小的危机,而危机爆发之前将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这都是经济周期的轮回”。说这话时,沈一慧是一脸的笃定。“2020年国家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已经明确。无论是国家的政策引导,还是全球经济的宏观大趋势,都注定上海是未来世界资本的主要集散地。”他已经做好了下一步规划:进军陆家嘴。

沈一慧精力充沛,说话炮语连珠,从他身上你看不出因忙碌而疲惫的神情。同一天晚上他在两个会场间赶场,并鼓励同事“享受工作,就不会觉得辛苦”;说自己投资最注意的是风控,看准了就重仓进入,然后几乎不看大盘。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的3个多小时内,谈话时不时被电话中断。“对不起,我要接一下这个电话。明天又要去温州了。”显然,尽管忙碌,沈一慧很享受现在这样的生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慧安投资沈一慧:“四维理论”是投资金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