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重要军师彼得·蒂尔:热衷投资未来的狂人
如果有足够的钱可供你支配,你会做些什么?珠宝?收藏?豪宅?游艇?彼得·蒂尔显然想法更为奇特。不到40岁就进入《福布斯》富豪榜400强的彼得·蒂尔,是著名社交网站“脸谱”背后的“神秘”投资人,令他感兴趣的投资方向是太空探索、人工智能以及说服优秀的青年辍学。现年43岁的彼得·蒂尔因投资“脸谱”网站而身价倍增。他笃信技术,希望通过自己的对冲基金,“带领人类文明上升到新的高度”。他总是抱怨这个世界因“缺乏颠覆性的科学进步”而停滞不前,而大学教育是“罪魁祸首”,最近更向大学生们抛出价值百万的“橄榄枝”,引诱他们辍学创业。
创造更多“异类”
去年12月一个夜晚,旧金山美术馆举行了一场名为“突破”的慈善晚宴。数百名来宾济济一堂,讨论着“改变世界”的奇妙话题:研制再生药物,开发人工智能,在公海上建设自治社区……这些奇思妙想背后,有一个共同资助人——彼得·蒂尔。
身着海军蓝条衬衫、牛仔裤的蒂尔在晚宴致辞中鼓励来宾“建造21世纪的未来”。他说:““人们总觉得未来是别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但)在一个社会里,如果人们对未来一点想法都没有的话,那么这个社会也未免太奇怪了。”
“未来并不抽象,需要我们共同创造,我们都是参与者。”他说。
席间,斯坦福大学一年级新生马克思·马默一直在等候蒂尔。他刚从“脸谱”网站得知蒂尔的最新慈善项目:向20名20岁以下的年轻企业家提供10万美元资助,条件是候选人必须从大学辍学两年,全身心投入创业。马默和两个朋友合伙创建了一家贸易资讯公司,他准备申请这项资助。他告诉父母,无论申请成功与否,他都准备从斯坦福大学辍学。
美国赫赫有名的技术天才中,有3人是大学辍学生:从哈佛辍学的比尔·盖茨和马克·朱克伯格,在里德学院混了一个学期的史蒂夫·乔布斯。他们3人创造的传奇给世人一个强烈印象:似乎每一个深谋远虑的技术专家,都会为了一个成熟的想法而抛弃学业。
一般人眼中,这3人都是“异类”,不过蒂尔认为,正是这些“异类”影响了世界,而他可以创造更多的“异类”。
为了实现他的梦想,蒂尔进行了广泛投资。他先是创建在线支付平台贝宝(PayPal),后卖给亿贝公司(eBay)。之后,他投资了许多体现创意和新兴技术的企业,包括YouTube、LinkedIn、图片分享网站Slide、用户点评网站Yelp、风投机构创始人基金、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Motors和小额贷款网Kiva等。
他最令人瞩目的投资是在2004年以50万美元购买了“脸谱”网站10%的股权,2009年将一半股权出售给数字天空技术公司。据保守估计,其剩余股权市值约为15亿美元。不到40岁,蒂尔就进入了《福布斯》富豪榜400强。
http://v.bankpop.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财经道的微博 投资甘冒风险
尽管蒂尔投资成绩斐然,但他对未来并不看好,因为这个世界缺乏“颠覆性的科学进步”。他说:“生活质量将不断下降,人们无法退休,政府日益节俭,未来变得越来越压抑、悲观。这就是现在发生的一切,这一趋势很可能延续。”
为了避免这样一个未来,蒂尔将大笔资金投入到他认为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可能性的技术领域,例如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太空探索等。这些投资无疑都极为“烧钱”。
蒂尔为什么要关注这些“烧钱”的领域?我们可以从他在2009年4月为华盛顿的自由派智库卡托研究所撰写的随笔中找到一点线索。
“因为在我们这个生存环境,已经没有真正自由的空间了,所以我猜想,逃离的模式必须包含某种新的、尚未尝试过的过程,以带领我们前往一些未被发现的国家;也因为这个原因,我正在努力关注一些新的技术,指望它们能为自由创造一个新的空间。”
他说,这些新的前沿,是网络空间、外层空间和海洋家园(在海洋中建立定居点)。虽然蒂尔之前非常看好因特网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也承认,因特网是有局限的,“这些新的世界是虚拟的……任何逃离,都是幻想大于真实。”
或许更好的选择是,志趣相投的人们,一起摆脱重力定律、民族主义甚至生物学,以建立一个新的社区。蒂尔已经通过他的创始人基金,向艾隆·穆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注资逾3000万美元。
“该公司的愿景是尝试建造一种实用的廉价的火箭。一旦将运输成本从每磅20000美元降至1000美元,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蒂尔说。这种火箭的研发成功,可以鼓励人类到太空旅游、探索火星,甚至是到月球上殖民。去年12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为首家成功发射太空飞船并将其回收的私营机构。
蒂尔旗下的“突破慈善基金会”最近举办了一场筹款活动。Face-book联合创始人达斯汀·莫斯科维茨等多名蒂尔的圈内人大多数都带着支票出席了。
在筹款会上,有8个慈善组织的领导人作了演讲。其中一个是已故经济学家密尔顿·弗莱德曼的孙子、前谷歌工程师帕特里·弗莱德曼,他正代表海洋家园寻找海上“殖民地”。(迄今,蒂尔已经为它贡献了90万美元。)
“我们需要的是新的家园,”弗莱德曼说,34岁的他脸上蓄着胡子,“‘海洋家园’是从企业身上弥补政府不足的一种方式,它会与政府竞争,而不是抱怨。”他带领的团队,已经在研究如何在圣地亚哥海岸边为270名居民建造一个漂浮的建筑,造价高达两亿美元。亟待解决的一个小问题是:如何能够成立一个独立的或者半自治的新家园?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蒂尔创建的对冲基金Clarium资本管理公司损失惨重。自2008年以来,公司连续3年亏损,2008年亏损4.5%,2009年亏损25%,2010年亏损23%,资产已缩水90%。蒂尔关闭了公司纽约办事处,并意识到需加强风险控制。
Clarium公司亏损严重,令蒂尔的投资战略饱受指责,“20名20岁以下辍学者资助计划”也备受攻击。雅各布·魏斯贝伯格在Slate网站发文,批驳这一计划“骇人听闻”、“卑鄙无耻”,会怂恿大学生“在步入成年之际放弃学业,一门心思狭隘地追求发财致富,从而变得不愿帮助他人,或不愿为基础科学的进步贡献才智”。
针对Clarium公司2010年令人失望的业绩,蒂尔说:“我们的确经历了艰难的一年。我们的确犯了一些错误。但总的来说,我们做了更多正确的事情。仅仅关注眼前的6个月是不对的,未来是一段漫长的岁月。我的想法是要让未来10年更有意义,思考人们尚未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蒂尔最经常抨击的观点是,政府和投资人在面对科技时,总是热衷于复制或“扩大”已有成果,而不是开发那些具有巨大潜力的“精深”技术,而后者才是促进社会长远进步的动力。“人们都喜欢做有把握的事,获得可预计的回报。我认为,这不是正确的发展模式。但是,选择其他发展模式需要冒风险。因此,没有安全的其他选择。” “脸谱”重要军师
尽管现在的蒂尔对美国现有教育制度颇多微词,但他本人一路走来一直是“优等生”。蒂尔的中学成绩始终是全班第一,12岁时成为国际象棋大师,全美排名第七。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的专业是哲学,师从于著名教授勒内·吉拉尔。吉拉尔创造了“模仿欲”一词,意思是人们总想得到自以为别人想得到的东西,从而导致“从众心理”。蒂尔认为,这种“模仿欲”可以用来解释股市泡沫、校园政治正确等一系列现象。
蒂尔后来又在斯坦福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当过联邦法官詹姆斯·埃德蒙森的助理,为前教育部长威廉·本奈特撰写发言稿,也曾服务于瑞士信贷第一波斯顿银行。1998年,他与马克思·莱夫钦共同创办了在线支付平台贝宝,希望通过它摆脱政府对货币业务的控制。公司的T恤衫上印着“新世界货币”字样,“其中包含着理想主义元素,彼得朋友圈里每个人都对此津津乐道,”公司元老阿杰伊·罗扬说,“在这里,梦想第一,赚钱第二。”
2002年2月,贝宝上市,8个月后以16.5亿美元卖给亿贝公司。蒂尔用这笔钱创立了Clarium对冲基金。两年后,他遇到当时还是哈佛大学大二学生的朱克伯格和音乐分享网站Napster创始人肖恩·帕克。当时,帕克正在为朱克伯格的“脸谱”网站寻找投资人。这次见面,成就了后来的“脸谱”传奇。
热门影片《社交网站》以朱克伯格创建“脸谱”经历为题材,其原著小说《偶然的亿万富翁》中,蒂尔被描述成一个“神秘且极具竞争力的风险投资人”。
朱克伯格称蒂尔是他的重要军师,“每当我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或陷入困境时,和他交流总能让我受到启发”。 鼓励辍学创业
蒂尔说自己不会过于较真政府是否鼓励“精深”技术创新,因为他相信,仅凭政客们的才智,根本无力做好这件事。“535名国会议员中,只有35人具备科学或技术背景,他们不认为这件事有多重要,”他说,“也许解决办法是将其余500名议员换成工程师,但你知道这不切实际。”
他认为,真正对创新构成威胁的,不是政府,而是美国人引以为傲的高等教育。早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期间,他就表现出对精英教育的憎恶。他在与人合著的书籍《多元神话》中预言,如不进行改革,斯坦福这样的大学将面临“巨大而前所未有的置换,崭新的教育机构将崛起,它们将提供现有机构无法满足的需求”。
蒂尔的辍学创业资助计划大概是世界首个鼓励大学生辍学的项目。它已收到来自25个国家的数百份申请。申请人必须提交一份千字陈述,回答一些问题。问题之一是“请阐述一件你坚信但其他人不以为然的事情”,另一个问题是“你会如何改变世界”。被选中的20人将得到10万美元赞助,用于支付他们在旧金山湾区的两年食宿,其间,他们将实践自己的梦想。
蒂尔坚称,此计划不是为了寻找下一个朱克伯格,而是为了激励更多年轻人思考他们能在大学教育外得到什么。“我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蒂尔说,“我以前就不曾想过这个问题。我中学成绩很好,上了大学,大学成绩也很优异,又上了法学院。如今,我回首走过的路,并不后悔。但如果让我重新来过,我一定会在上大学之前认真思考自己要走的路,而不是现在来反思。”唐昀 相关链接“自由主义者”彼得·蒂尔
彼得·蒂尔(PeterThiel)1967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美因河畔。他的父亲,是一个化学工程师,总是带着全家人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这个德国家庭,足迹曾遍及俄亥俄州、纳米比亚等地方,最后在美国旧金山以南20英里的福斯特城安顿了下来。此之前,彼得·蒂尔曾进进出出过7间学校。
像许多男孩一样,他曾如饥似渴地阅读托尔金的《魔戒》系列小说,领悟着小说中揭示的邪恶的诱惑和权力的局限。不过,蒂尔的大脑,似乎运转得比他的同龄人更快速。“年仅5岁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名字了。”蒂尔的好友、创始人基金的合伙人肯·豪维瑞(KenHowery)透露。作为一名国际象棋选手,蒂尔以全美青少年组排名第七的成绩诠释了他的天才。上了大学之后,他的棋盒上贴了一个“生而为赢”的标签。
很明显,蒂尔很喜欢跟人在智力上一决高下,无论对方是敌是友,而且他热爱赢的感觉。同样让他迷恋的,是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只不过,这规则是他自己定的。他高中时代的好友、后来成为《世界网络日报》网站执行副总裁的诺曼·布克回忆道:“有时候,他会开着他的1978年产大众野兔车去参加象棋比赛,在开赛前5分钟(如果选手此时还没到场,就必须放弃比赛)才到达赛场,就是为了让他的对手们捏一把汗。”
蒂尔经常口无遮拦,发表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惊人言论。2007年,有八卦网站爆料他是一个同性恋,他怒斥该网站记者为“恐怖分子”。2009年,他在网站刊登题为《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教育》文章,称自己不再相信民主和自由彼此相容,“国民接受更广泛的教育不过是为了实现一个傻瓜的使命”。
近年来,他开始淡化自己的“激进”色彩,表现得与政治几乎不沾边。他说:“我的确倾向于认为,一个自由主义的社会是一个更好的社会,它拥有更多经济和个人自由,但也有诸多附加条件。我高度质疑权力集中,珍视个人和经济自由的重要性,但我也相信,我们共生于同一个星球。”
蒂尔最感兴趣的六个问题
●机器能真正像我们一样思考为我们解决问题吗?
●如果我们付钱让优秀的青年不进大学会怎么样?
●为什么我们不能生活在海洋中我们自创的一个国度里?
●把美国国会里的议员全换成是工程师会怎么样?
●自由和民主相容吗?
●人可以永生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