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狼”复地投资后手 退市向复星文化回归
复地最近将公司企业文化的表征改成了一个颇值得玩味的图案,由两只红白相间的狼形组成的八卦图。太极和狼性,正是大股东——复星集团掌门人郭广昌近年来对企业经营思考后在大复星内部推崇的偏好。这个有趣的变化事实上代表着这家志在成为“中国凯德置地”的地产公司自香港退市后向复星文化的回归。
在近两年来单打独斗资本市场之旅中,复地主动反思的结果是,应回到自身最具优势的发展轨道中来:即在保证开发业务品牌竞争力的同时,充分调动资本力量,使之在地产领域爆发更大能量。
当然,此时复星的地产板块已经蓬勃生长成一个涵盖了几乎全地产产业链的群落,长子复地无疑需要重审周围环境的改变。当然,其开发与投资并重的旗舰角色,似乎仍然令市场对这家老牌房产商怀有期待。
复地新略
2011年4月,复地从港交所下市。原复地集团董事长、复星集团联席总裁范伟谈及此事时提到,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在H股市场基本丧失了再融资功能。此外复地和大股东复星两家公司在同一个资本市场,资金等业务支持也有很大限制,实际上复地也更需要在复星内部建立良好的资源互动体系。
很多市场观察者将退市和复星地产板块自身的调整结合起来,人们的问题是,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复星放弃了一个很多开发商求之不得的融资平台,背后的思路到底是什么?
其中的三个触点,一是复星地产的主事人范伟从复地升任复星集团联席总裁;其二是复地已经在复星地产板块中变成了最重要部分但非唯一;最后,复地投资集团的成立,昭示资金运作管理业务在复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位复星集团内部人士介绍,事实上复星地产板块的多平台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也是各个板块之间自身迅速发展的结果,由一个平台来进行全面的协调和整合,势在必行,这个角色可能是已经在推进的复星地产控股,而范伟是掌控这个平台的不二人选。
而退市后的复地内部,开发业务所需融资支撑,看似更多地落在新近成立的复地投资集团身上,让后者从低调走向前台,但总体而言,这并非是一个被动中的无奈调整。
范伟在今年早些时候以复地掌门人身份接受本报采访时,针对国内房地产历史性调整后,地产商和地产界应当回答的五个问题,就早已提出投资前置将是市场大势。而复地所背靠的资源,让复地的这种转型显得顺理成章。
现任复地董事长张华的解释则更为直接,“单一的住宅开发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风险较大,投资业务则可以减少由于调控频繁、市场波动对集团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业绩持续增长。我们的榜样是凯德置地。它涉足上下游产业,发行基金,做商业地产、住宅地产、服务式公寓管理,从资金来源到产品全部涵盖。”
因此,复地的开发投资双核规划中,到2019年复地的利润要达到100亿元,而投资板块的利润贡献能占到其中的40%。
“这个计划早在退市之前就已经明确,现在也并没有调整,一切都按照集团既定的目标在努力。”复地投资集团CEO周纯说,退市之后,虽然复地不再有那么多的监管,但是公司内部还是以上市公司的标准做运营,甚至更为严苛。
http://v.bankpop.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财经道的微博 投资三板块
在复地集团内部,虽然在开发上高举品质大旗,并将今年定为精品年,但投资业务在当前战略中的抓手地位已毋庸置疑。
周纯介绍说,今年投资板块的发展仍然是打基础的一年。一方面是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进一步确定规章制度和科学管控体系;一方面是将投资业务做成整个复地系新的增长点。
从私募基金业务上,与复地直接相关的融资规模,目前已经达到20亿元。今年的任务是实现40个亿的总私募融资规模。
复地一方面从传统资金渠道获得融资,也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平台来创新融资。目前市场上主要方式是信托,特别是基于信托计划股权抵押的融资,成本风险大,若楼市无法回暖,很多房企将会失去他们的地产项目绝大部分的权益。在这样的基础上,周纯认为复地需要通过复星系自己的渠道,来开辟新的直接融资。“这个要从熟悉的渠道做起。我们过去和摩根斯坦利、世邦魏理仕投资基金及很多其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有过成功合作的业绩。很多公司都是慕名而来,我们也用开放的心态来和合作伙伴平等交易,追求双赢。”周纯说。
本报获悉,复地最新的一个思路是与合作伙伴一起组成类基金,合作开发项目,这个链条并不限于地产,还有复星其他板块的资源和渠道。
在融资平台上,复地打破了传统大一统的方式,鼓励团队利用各自的资源,自建平台,形成类基金的合作模式。
在基金业务上,主要是以智盈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及复地投资集团多只系列基金为主。“我们自有开发,和战略合作伙伴的网络广泛,使得我们的项目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不少优质的项目可作投资,复地的投资是以非常开放的态度,把项目列出,供基金管理者自行选择,当然投资人也有很好的参与机制。”
而在募资层面,“虽然货币政策紧缩,但民间资本却前所未有的活跃。房地产产品的投资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又高于股市、黄金等产品,所以从投资人的角度,房地产投资前移,对投资人、基金管理者和项目开发公司都是一个相对低风险和多赢的选择。再加上复星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和能量,民企中纳税第一,规模也在前列。这些对投资人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周纯说。“我们的项目选择上要求回报率不低于25%,这在国际标准也是非常高的要求,不亚于任何一个国际大型资金管理公司的水平。”周纯说。
而在资产管理上,复地投资现在管理着有上百亿规模的资产,负责十几家公司的股权的经营和持有物业品质的提升。除去去年的股权收购,今年还有数个非常重要的项目盘活工作已经在推进。“资产管理这块随着我们母公司的核心运营能力不断加强及投融资业务的发展,相信也会得到迅速发展。”周纯说。 大地产竞合
不过,在复星系愈来愈庞大的地产业务中,回归后的复地到底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是绕不开的话题。
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复地投资与星浩资本之间的关系。前者定位为以住宅产业为主,后者专注城市新型综合体;一个出自嫡系传承低调行事,另一个让新招干将放手突奔。
周纯说,“现在各个板块的地产业务团队都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去招商。复地投资与星浩基金存在一定的竞争中合作的关系,并非坏事。但从资源角度来看,各自的产品定位和方向是不同的。”“无论是复地投资还是星浩,虽然说财务上独立核算,但都是作为复星地产板块的重要成员去共同拓展业务。这种竞合合作的关系,跟外界竞争对手是完全不同的。”
更重要的是,复地在重新回归大股东后,需要在由住宅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养老地产等等组成的大地产盘子中,找好自己的分工定位,充分利用好整个复星集团的优势。“复地投资的地位,应当说和复星是最一脉相承的,是集团地产板块的基石。退市前,可能我们跟复星集团还有些相互独立性,但是退市后,公司强调回归大复星的文化,复星的文化是什么?就是协同整合。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
据悉,目前很多复星涉及地产项目的投资,都是整合全产业链上的团队和资源去参与。“比如说我们复星医药进入某个产业园区,同时还可以为这个地方带来综合型的物业,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这个整体优势可能是其他公司难以超越的。”一位复星集团非地产板块基金人士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