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公子1985年采访乔布斯:相信电脑可改变世界
导语:美国《花花公子》杂志近期再次刊登了1985年2月1日发表的对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专访。以下为文章全文:
如果说有一个人能够代表一代企业家的精神,那就非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魅力十足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史蒂文·乔布斯(Steven Jobs)莫属。他把一家在加州洛斯阿尔托斯(Los Altos)的车库里创办的公司,打造成为收入规模达到十亿美元的革命性企业——只用了5年时间,这家公司就跻身财富500强,发展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家公司。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只有29岁。
乔布斯的公司将个人电脑引入了美国的家庭和企业。在1976年创办苹果之前,多数人对电脑的印象都是科幻电影中那些哔哔作响、闪着灯的机器,或者是在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紧锁的大门后面那些默不作声、体积庞大的大型机。但是借助晶体管以及后来的微处理器芯片的发展,将电脑技术微型化,并使之可以为个人所用,成为了可能。到70年代中期,一套主要面向业余爱好者的入门级电脑元件只要375美元,外加各式各样的配件。
旧金山硅谷地区南部已经聚集了大批电子公司和年轻的创业企业,在这里,两个喜欢恶作剧且热爱电子产品的好友发明了一台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型电脑。作为一名机械工的养子,时年21岁的乔布斯从里德学院(Reed College)退学后,已经在Atari找到了一份视频游戏的设计工作。而时年26岁的史蒂芬·沃兹尼亚克(Stephen Wozniak)则在惠普担任工程师,这是硅谷地区最大的企业之一。
这对好友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并开发了一台电脑代用品——实际上就是一个电路板——并给它起了“苹果I”(Apple I)这么一个稀奇古怪的名字。这台电脑的功能不多,但是当他们发现,这台奇妙的装置已经吸引了50份订单时,乔布斯开始渐渐明白,个人电脑或许会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沃兹尼亚克的兴趣主要在技术;乔布斯则开始着手将这台电脑面向大众推广。在他们二人的通力合作下,苹果I增加了键盘和内存(能够存储信息),沃兹尼亚克还开发了磁盘驱动器(可以永久性读取并存储信息的设备),并增加了一个视频终端。乔布斯聘请专家设计了一套高效的电力供应系统以及一个华丽的外壳,于是,苹果II诞生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
http://v.bankpop.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财经道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