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道 发表于 2011-9-22 22:45

策源冯波:上市公司背后大赢家 投资“活佛制”



联创策源创始合伙人冯波

从电子商务到视频,再到移动互联网,冯波看的比谁都准,甚至比天使阶段还要早的他就已经开始“下注”。如今他投资的三家公司都已上了市,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冯波投资的凡客、PPS、UCweb等公司也都已将上市列进了日程表

冯波和他的联创策源(下称策源)正在开始拥抱属于自己的“秋天”。经过6年多的沉寂,他们准备好了“秋后算账”:仅仅今年上半年,策源收获了三个项目:奇虎360、世纪佳缘和网秦。

这并不是故事的高潮。如果说上述几个投资项目只是IPO前的临门一脚,那么,真正体现功力的早期项目,比如凡客诚品、兰亭集势、豆瓣……俨然已成为策源的下一波明星企业。从电子商务到视频,再到移动互联网,用一位投资人士的话说,几波热点,冯波都已布好局。而且是在几年前,大多在天使阶段就已“下注”。

一位刚刚投资联创策源的LP评价,“如果这些企业最终相继上市,策源毫无疑问将是近年来回报表现最好的早期基金。”

其实早在1997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做了一期关于新经济的专题策划,邀请了全球各个领域最为著名的商人撰写评论,包括比尔·盖茨、安迪·格鲁夫和杨致远等人,冯波是受邀的唯一在华代表,那一年他还不到30岁。

他第一个看好新浪

冯波,1969年出生于上海。由于对教育环境的不适应,18岁的时候冯波去了旧金山,而他的人生就此也开始新的转折。1993年年底的时候,冯波到投资银行罗伯森-斯帝文思应聘。于是他们说,谈谈我们雇你的理由。冯波就谈了一个盲人摸象的典故,表示他才熟悉中国市场。

而当时王志东的四通利方(新浪前身)刚刚成立了,还是个资不抵债的企业。用冯波的一位同事说,“从财务上看,根本就不是个公司”。于是,冯波和他的美国同事们从中关村(000931)三小附近的四通利方办公室出来后,纷纷表示不愿意为这样的公司投资。

但片刻沉默之后,冯波却开了口,“你们都错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Deal(项目),这公司都已经成这样了,这小子还觉得自己这么好,这一定是个好公司。”

继而冯波开始说服了当时在艾芬豪风险基金的哥哥冯涛。“中国做软件开发最牛的人都在这里了,你投了他们,基本上中国IT的半壁江山就在我们手里了。”

冯波对冯涛说。1997年,在Robertson Stephens的牵头下,艾芬豪与华登给四通利方投资600万美元,代表艾芬豪担任四通利方第一个外部董事的就是冯涛。此后,冯波的眼光日益显露,他又帮助亚信获得了Warburg Pincus、Chinavest、Fidelity三家投资公司18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正式投身VC界。并于2005年,在北京秦老胡同35号,他与赵维国等创办了策源,开创了自己的早期VC。

http://v.bankpop.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财经道的微博

财经道 发表于 2011-9-22 22:45

投资的“活佛制”

做早期投资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创业者承担更多,“这种帮忙无非就是穿针引线,找律师、会计帮忙。我们也愿意在创业者身上花这些时间。到后来,他们跟大的资本市场接触越来越近,我们的价值就越来越少。”冯波喜欢把策源对创业者的这种帮助比作“活佛制”。

“创业者很聪明,他们要的东西自己会拿,不想要的塞到嘴里都会吐出来。”现在冯波策源的合伙人里赵维国和元野也都有各自的项目管理列表,比如前者跑UCweb较多,后者则经常负责与凡客开会。

不过,跟创业者的沟通成本很高。冯波说,“当时我们差不多每天花半天的时间在新浪,半天在亚信,晚上打地铺,沟通内容没有界限。”直到这两家企业上市,尤其是新浪结构的发明,才启发了第一波中国互联网企业,形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投资循环,同时给后来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成长标杆。

冯波觉得,他们对风险投资人都怀有敬畏之心,充满感激。“在这以前,都是从银行借款或者给人打工,而VC是给你钱还不找你要利息,然后帮你打工,就赚你那么点儿股份,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现在在冯波看来,投资并不是给钱就算了,从某一个角度看来策源做的事就是,既要出钱,也要给创业者出力。如今凡客、PPS、UCweb等公司也都已将上市列进了日程表。

决策一定要快

据了解,尽管凡客目前还没上市,但至少已有35亿美元的估值粗算,而冯波显然已经拿到200倍的账面回报。

不过,说起当初投资凡客的决定,恐怕至今都还让迅雷的雷军捏把冷汗。用行业人士的评价,就是冯波做决定速度快的惊人。

雷军说当初把凡客诚品介绍给冯波时,这个项目前后谈了只半个小时,公司甚至还没有名字,冯波连凡客诚品的创始人陈年都没有见过,就拍板决定了投资。

即使不考虑成败结果,看似胡乱砸钱的决定,听上去似乎有点近乎疯狂。

但如果还原一下冯波的决策过程,你又会多少理解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要信人。

“陈年在卓越做过很多年电子商务,而且,他在这之间的创业并不成功,我想,他状态不可能更差了吧?总会触底反弹。而且,雷军对陈年有很高的评价。我想,这几个人凑一起也许可以像淘宝挑战易趣一样。”就这样,半个小时之后,他便决定向陈年的公司投资100万美元。

或许这个过程依然显得过于草率,但在冯波这里,他真正需要回答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商业模式有过半年的思考和考察,可信;创始人有此方面经验且经历过一次创业挫折,可信;有相对稳健的天使投资人扮演辅助性角色,可信。而如果你要花半年作完一个市场调研,再花个几年研究公司资质,恐怕项目早已成为了别人的“二手玫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策源冯波:上市公司背后大赢家 投资“活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