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财风投

标题: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打印本页]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02
标题: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为了招揽人才,技术公司在环境待遇方面总是不遗余力。顶级薪水、免费伙食、无限制的假期、免费交通等优厚条件令技术公司极具吸引力。在线工作与职业社区Glassdoor评选的2014年50大最适合工作的公司里面,有22家是技术公司。LinkedIn的评选结果里面前5大也都是技术公司(Google、苹果、Amazon、Facebook、Saleforce.com)。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近年来,在技术公司里面又出现了一股趋势,即机制灵活文化宽松的初创企业日渐受到工程师的青睐。那么哪些初创企业是最受美国工程师欢迎的呢?职业社交网络LinkedIn最近对30多万的会员展开了调查,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最想去的湾区10大初创企业(员工数少于500)。

这些初创企业分布在计算机软件、在线教育、互联网/众包、生物科技、健康医疗、金融服务、照相、消费者电子等领域。其中排名第一的是Lytro,发明可先拍照后对焦的光场相机的一家初创企业。排名第二的是健康技术初创企业Theranos,排在第三位的是健康跟踪技术初创企业Fitbit。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能进入LinkedIn的InDemand排行榜是一个很好的征兆。只需看看去年的榜单企业目前的表现即知。去年上榜的初创企业里面有6家估值已在1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之间(Dropbox、Pinterest、Cloudera、Jawbone、TUTANIX、Hortonworks),另有3家已经上市(GoPro、Violin Memory、Nimble Storage)。

可以肯定的是,LinkedIn的会员对挑选出赢家方面拥有出色的履历。不信可以再想想2012年的上榜初创企业的现状便可得知。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02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26
接下来我们就一家一家来挖掘这些MOST INDEMAND STARTUPS。名列首位的Lytro。据Manu Kumar回忆,2005年9月的某天, Ren Ng走进他位于斯坦福382号门的办公室,自我介绍后说,“我听说你在创业,能聊聊吗?”Ren当时和Manu一样,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他的办公室就在Manu的隔壁。Manu虽然不认识他,但早有耳闻他非常聪明。Ren经常会在讲座上向专家提出一些非常有见地的问题,基本上每个聊起他的人都对他相当敬畏。

而且Ren是在斯坦福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被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系录取读博的,因为大部分名校(斯坦福、伯克利、卡内基梅隆和麻省理工)的计算机系一般不会招收本校毕业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

在他的博士论文中,Ren完成了一些听起来完全不可思议的成果,简单地说,就是成功地将100台相机集合成一部独立的相机。斯坦福的多相机系统就是由100台摄像机组成的,它可以被用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观察植物或人群。Ren的突破性成就在于他能够将这100台相机一起放在你的掌心,目前他已经制作出一台全尺寸的样机。实验室里的所有人,包括与他合作过的Pat Hanrahan教授、Mark Horowitz教授和Mark Levov教授在内,都把它称为“Ren的相机”。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2005年8月,Manu卖掉了他的第二家公司,读博并不能打消他想要创业的念头,他打算创办一家新的公司,于是开始与Ren讨论将这项技术商业化的可能性。他们几乎每天都一起讨论,有时就躲在大楼里闲置的办公室里开了几个小时的白板会议,一起探讨如何将这项不可思议的成果推向市场。

Ren之前只从事学术研究,他有些担心是否真的可以基于这项技术来创办一家公司,为此Manu不断为他打气。由于Ren是澳大利亚人,所以他们还要花精力考虑如何让Ren能够留在美国一起开公司,这也使得他们的创业道路更加艰难。

2006年3月21号,为庆祝斯坦福计算机系成立40周年,校方请了一批阵容相当惊人的教授、企业家和教授出身的企业家来演讲。当Ren和Manu一起坐在台下听讲座时,Manu问,“你定好公司的名字了吗?”Ren回答,“我觉得Refocus Imaging不错。”Manu听完后悄悄地伸手拿他的支票簿,他早就决定要支持Ren了,为此他将钱都转到支票账户。他将支票塞给Ren,支票的备忘栏上写着“放手去做吧!”

为了创业,他们根据不同市场需要做了全面的计划,包括安全性、防卫性、专业客户(单反相机)、普通客户(傻瓜相机)、手机客户、IP许可、镜头适配器等等。前景是开阔的,却又是令人望而生畏的。Ren和Manu开始向投资者介绍他们的企划案,他们来回奔走,几乎与所有一流的投资公司都谈过。几乎每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不是说他们不做硬件,就是说不做IP许可方面的项目。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26
这段经历也让Manu看清风险投资行业的现状,正是这个关键时刻,让他开始考虑创办自己的创业基金;这段经历也让他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真正喜爱的是创业,所以他决定尽快完成他的博士学位然后做回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Rajeev Motwani为他们联系了一些风险投资公司,Rajeev Motwani曾帮助过许多创业公司,后来Rajeev Motwani将他们介绍给Greylock公司的Charles Chi,正是Charles Chi最终使Refocus Imaging公司在2007年获得第一轮的融资。

在头几年Refocus公司只是由一个四人团队(Ren Ng、Colvin Pitts、Tim Knight和Alex Fishman)组成的小公司, 主要关注相机领域的研发,并了解市场。他们发现相机行业都是一些相对守旧的老企业,它们很难有所创新,也很难去开发一些新的、不同的产品。想想你最后一次看到一家相机企业进行彻底的改革是什么时候?它们永远只是在新产品中添加一项新功能而已。为了生产属于自己的相机,Refocus选择走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从事相机设计,真正地创造出一些新东西。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2010年五月,Refocus Imaging依靠NEA完成了第二轮的融资。Manu很荣幸地获邀参加并作代表正式欢迎Refocus加入K9投资公司。2011年五月,公司依靠Andreessen Horowitz完成第三轮的融资。目前公司以一个全新的名字‘Lytro’投放市场,并在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Techcrunch、AllThingsD、福布斯杂志、科技资讯网CNet、Fast Company杂志在内的传媒报道中广受好评:

纽约时报的Steve Lohr报道,“相对于传统相机而已,Lytro能够从多角度捕获更多的光线数据。”

华尔街日报的Don Clark报道,“Lytro使照片可以在拍摄后再进行对焦,用户在拍摄前无需花时间对焦,也不必担心他们手动对焦时会失误了。”

VentureBeat的Sean Ludwig说,“Lytro的突破性成就在于采用一款新的传感器来捕捉照片的整个光域,而不是像目前的相机那样只能捕捉单一的光域。”

TechCrunch的Sarah Lacy说,“Lytro开发了一款新的相机,使得相机行业迎来自17世纪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AllThingsD的Ina Fried说,“加州山景城一家创业公司称,他们一款计划在今年内推出的相机将带来自数码替代胶片以来相机产业最大的变革。我通常对这种夸张的言论不屑一顾,但看过Lytro的演示片后,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非常靠谱的。”

福布斯杂志的Tomio Georon说,“Lytro将公布一些吸引人的新摄影技术,这将是相机行业的一个重大飞跃,这可能是来自数码替代胶片以来最大的变革。”

财富杂志的Michal Lev-Ram说,“看到Lytro将想法付诸现实,我告诉你它绝对比现在任何相机和相片编辑软件酷多了。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技术有潜能成为相机产业的一个突破性的创新。”

Wired的Charlie Sorre说,“Lytro将制造和发售它自己的相机,我真的等不及了。想象一下可以回家后再进行对焦,就像我们现在做白色平衡处理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跟曝光一样。如果它真的照出跟这些示范照片一样的效果,这会是件了不起的产品。”

Fast Company的Kit Eaton说,“你刚才听到咔哒声,就是相机产业发生变革的声音。”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27
felix说,“照相机行业也从硬件为主转向软件(算法)为主了,因此可否来个猜想,拥有Photoshop的Adobe会不会很快跟进也开发一款”颠覆性“的相机呢?”

对于一家尝试将一款新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推向市场的企业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资金的风险,因为这需要一大笔钱去完成。这也正是Ren和Manu在2005年最初探讨创业策略时最大的担忧之一。如今,公司不仅资本雄厚,还拥有硅谷数家一流投资公司的大力支持。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很少有一项技术能够产生如此彻底的影响。在你所看到的关于Lytro报道中,没有一家媒体能够完全讲清楚这项创新。Ren的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如果成功的话,将完全改变整个市场,摄影和图像都将不再是现在这样。Manu更坦言这项技术将改变世界,作为公司的投资者和创业顾问,他看着Ren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成为一个成功CEO的典范。如果你现在去与Ren谈话,你会被他折服,不仅是他卓越的技术实力,还有他对企业各个方面深入的分析思考。

当年“Ren的相机”现在已经变成Lytro的相机,祝贺Ren和Lytro的整个团队,他们的经历绝对是一段非凡的旅程,而他们现在才刚刚开始。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40
第二家Theranos,生物医药行业。Theranos是一家血液检测公司,目前提供200多种常见的血液检测,现被估价90亿。Theranos发明的血液检测方法收费低廉,且公平透明,只计划收取医保和医疗补贴标准费用一半不到的价格。可你能想到它的创始人拥有美国400富豪榜里最年轻最漂亮的一张脸吗?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最近,美国《福布斯》发布了今年的美国400富豪榜。今年,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的上榜门槛是15.5亿美元,是自1982年福布斯开始编制美国富豪榜以来最高的一年。

当然,扑入眼帘的还是那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坐拥810亿美元财富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连续第21年蝉联美国首富宝座。这名微软公司董事长在这家他当初与人联合创办的公司中所拥有的股权价值还不到他总资产净值的20%。比尔盖茨的老朋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凭借670亿美元资产净值占据了榜眼位置(他从2001年起就一直是第二名)。排在第三位的是不久前才宣布从甲骨文公司(Oracle)CEO位置上退下来的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这家软件公司创始人的个人净值是500亿美元。

此外,有27名富豪新加入400俱乐部,其中一张女性面孔尤为突出。最漂亮,最年轻。她就是:伊丽莎白霍尔姆斯(Elizabeth Holmes)。这位斯坦福大学辍学生今年刚满30岁,她的血液测试公司Theranos被风险投资估值为90亿美元。她拥有公司50%的股权。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把“女乔布斯”的帽子不由分说扣到她头上。除了早早踏入创业圈,她跟乔布斯,有啥共同点还真没看出来。

她19岁即创办了这家公司——Theranos。这是一家血液检测公司,名叫“Theranos”,这个词由治疗(“therapy”)和诊断(“diagnosis”)拼成,有500个员工。 这个高复杂性实验室目前提供200多种常见的血液检测,不久的将来会增加到1000多种。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41
它提供的是什么服务?Theranos发明的血液检测方法收费低廉,且公平透明,只计划收取医保和医疗补贴标准费用一半不到的价格。其网站上公布的各项报价是:检测血型:2.05美元;胆固醇:2.99美元;含铁量:4.45美元。该公司表示,如果在美国所有的血液检测都能按此价格执行,在未来十年里,可为医疗保险节省980亿美元,为医疗补贴节约1040亿美元。

而用这种低廉易行的检测方法获得人们血管里的信息,将使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产生前所未有的了解,可能将使人们摆脱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重病的折磨。

它牛逼在哪?Theranos的抽血方式获得了专利,有资格证的技术人员才可以帮人抽血,无需针头,就用指尖上的一个小东西取几滴血,把抽血过程中的不适减到了最低。感觉不像被扎,只是被敲了一下。这种专利抽血剂量只有通常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对那些惧怕抽血的人无疑是个很大的福音。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公司一年做将近100亿个测试,70%的医生做医疗决策时都以此为据。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部门每年都各自为这些测验报销约100亿美元。不止抽血创口小,检测血液的分析系统也只需今天常规实验室面积的很小一部分,只有通常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那将来就能直接把实验室放医院手术室的旁边,或是军队的直升机上,又或是船、潜艇、难民营甚至非洲丛林的帐篷里。

霍尔姆斯的大想法:她有“全美每5英里或城市里每1英里就有一个Theranos中心”的宏伟蓝图。

美国最大的零售药店沃尔格林(Walgreen)在全美50个州拥有超过8200家连锁药店,2013年9月宣布与Theranos公司合作,在其药店内设立Theranos中心。Walgreen公司CEO表示,其欧洲合作伙伴AllianceBoots的连锁药房里也将最终设立Theranos中心。

Theranos想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在其最重要的时间知道自身的健康信息,即能够及时检测,并很快出结果,能够有助于促进对癌症的研究,以及帮助及早干预一些疾病的发生。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43
第三家Fitbit的产品正是当下火热的可穿戴硬件,用互联网思维再造计步器。28岁的谢森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研发,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宅。直到一个月前,谢森每天午后打发时间的标准方式都是与部门里的其他宅男们扯扯闲篇,或者刷刷微博。而如今,他和同事们每天午餐之后的休闲活动却变成了到公司的楼下走上几圈。

让这些足不出户的技术宅男们改变生活方式的是一款名叫Fitbit One的计步器产品。自打有了它,比拼每天的运动量就成了谢森和同事们新的娱乐项目。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从2009年第一代的Fitbit Tracker问世,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这个拇指大小的小玩意儿已经在北美掀起了一股运动健康的热潮,在它的引领之下,个人便携式健康设备也成为了VC 们的新宠。Rock Health发布的2012年投资报告显示,去年美国对个人健康工具和健康追踪服务领域的风投高达1.5亿美元。其中就包括Fitbit 公司12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Fitbit的计步器也开始在国内的一线城市悄然流行起来。

计步器本身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产品,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0年前,那么,Fitbit到底是怎样让计步器这个过气的产品重新焕发生机的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乔布斯用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创业公司Fitbit正在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新定义“古老”的计步器。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44
Fitbit究竟改变了什么?虽然Fitbit是靠硬件起家,但它骨子里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互联网公司。在创立Fitbit之前,公司CEO詹姆斯·帕克(James Park)和CTO埃里克·弗莱德曼(Eric Friedman)曾经创办过一家名为Windup Labs的P2P照片分享网站。Fitbit已经是他们的第2个创业项目。

基于两位创始人这样的背景,从2007年公司成立的那一刻起,Fitbit就注定将以互联网的思维重塑计步器这款古老的产品。

计步器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将运动数字化。在其长达几十年的产品演进过程中,传统厂商所遵循的研发思路一直是让计步器对用户运动的测量变得更加精确。从最初对步数的计量,到后来能够测量行进距离以及消耗的热量,再往后,则是将计量的范围拓展至跑步等一些其他活动,从没有一家厂商跳脱出这样的研发思路。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事实上,当Fitbit成立的时候,计步器本身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一款产品。对于当时的帕克和弗莱德曼来说,想要打造一款比行业领袖欧姆龙的计步器功能更加强大的产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缺乏硬件开发经验是他们最大的软肋,随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公司成立到第一款产品正式发布,中间间隔了足足两年时间,这期间,帕克和弗莱德曼一直被上游的生产环节搞得焦头烂额,他们不得不频繁往来于美国以及位于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代工厂之间,随时解决层出不穷的工艺问题,产品发布的日期也一拖再拖。

不过,当2009年9月第一代Fitbit计步器正式推出后,这个姗姗来迟的家伙立刻征服了消费者。在美国百思买的榜单上,Fitbit的销量很快就超过了“老字号”的欧姆龙,而且这个成绩还是在其售价远高于传统计步器的前提下所创造的。

“如果不是价格的问题,它立刻就会淘汰现在的这些产品。”一位已经做了10年计步器生意的业内人士如此评价Fitbit这个搅局者。

传统的计步器在统计完用户的各项数据后,就算光荣完成了使命,至于后面这些数据该如何利用,是用户自己的事情。实际上,传统的厂商完全忽视了这些数据的价值。

而Fitbit恰恰是发现了这个机会,它对前辈们最大的颠覆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激活了这些数据,并且让数据所蕴含的能量得以释放。

运动完毕后,所有的数据会自动上传至云端,并且从去年发布的Fitbit One开始,还可以通过蓝牙4.0与iPhone和部分Android设备实时同步数据。在Fitbit的网站和客户端上,所有这些运动数据会自动生成一系列专业的分析报表,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自己的运动情况,并且及时作出调整。在Fitbit的社区内,用户之间可以进行运动数据的分享和比较。如果你愿意,还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运动情况同步到社交网站上,号召朋友们一起参与进来。

从这样的设计中不难发现,Fitbit的产品思路并没有局限在对用户运动数据的度量上,实际上它有着更大的野心。计步器只是其庞大产品体系当中的一环而已。

去年1月,Fitbit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古老”的产品——电子秤。在2012年1月的CES上,Fitbit公司推出了智能电子秤 Fitbit Aria,它能够同时管理8名不同家庭成员的体重、脂肪含量、BMI等数据,当然,在称量完毕后这些数据会自动同步至云端。

对于Fitbit来说,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Aria的适时出现在锻炼身体与个人健康这两个不同的维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就是将用户每天的运动量与体重变化情况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形成日常锻炼的习惯。对于被肥胖问题困扰的美国人来说,这样的设计显得相当贴心。Fitbit的官方数据显示,将减肥设为运动目标的 Fitbit用户平均体重减轻了13磅。

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通过Fitbit的网站或者手机客户端记录每天的饮食情况,网站会自动换算出食物的热量。

通过对运动、饮食、健康三个方面的监测,形成了一个针对能量摄入与输出的闭环结构,从而构建起一套立体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利用这样一套系统,Fitbit已经开始尝试一些增值服务。只要一年花50美元成为Fitbit的高级用户,就可以得到健身指导、营养建议以及睡眠咨询等服务。

Fitbit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传统的计步器厂商难以想象的,利用互联网的思维,Fitbit从计步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产品切入,正在将过去互不关联的领域打通,延展出一个庞大的移动健康管理产业。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44
找到用户的痛点:为什么Fitbit能够迅速流行?当然是因为它找到了消费者的痛点。传统计步器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无法产生足够的黏性抓住用户,用户流失十分严重。

事实上,绝大多数传统计步器的使用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有的是因为将计步器落在旧衣服的口袋里被扔进了洗衣机,更多的情况则是把这个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弄丢了,少部分能够坚持下去的人最终也因为计步器电量不足后嫌换电池麻烦而放弃。

虽然用户流失的具体原因千奇百怪,但是背后最根本的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人的懒惰。惰性是计步器这类运动产品的天敌,人不运动,就没有数据产生,没有数据,计步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在过去与惰性的战斗中,失败的往往是计步器一方。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所以,想要扭转战局,就一定不能被惰性打败。Fitbit用来对抗懒惰的武器是人性的贪婪。

试想一下,一位已经走了9999步或者消耗了999大卡热量的用户,即便他此时再觉得疲惫,也一定会咬牙坚持再多走一步,再多消耗1大卡。这就是贪婪的力量。

当用户在使用Fitbit一段时间后,网站上累计的卡路里消耗值以及步数就会变得如同银行里的个人存款一样让人难以割舍。甚至有用户在Fitbit的官网上留言,称自己有一次上班时忘带Fitbit的计步器,结果一整天都心神不宁。

美国田纳西大学人体运动学专业研究人员的调研显示,成年美国人平均每天走路的步数为5117步。而今年1月,Fitbit创始人詹姆斯·帕克曾向TechCrunch披露,Fitbit用户平均每天要走6000步以上,远高于美国人的平均水平。

虽然很难说一种人性能够完全战胜另一种人性,但是至少贪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懒惰,对于希望用户多多运动的Fitbit来说,这就足够了。

除了这种人性内在的制约与平衡之外,Fitbit激励用户运动的另一种手段就是社交与分享。

很少有人能够只靠自己的毅力一直坚持锻炼下去。看看那些退役的运动员吧,由于没有了比赛压力和教练督促,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在退役后渐渐发福。

所以适当的压力是必须的,而互联网的社交分享功能用户带来这种压力。在Fitbit的网站上,好友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竞争的气氛,从而激励彼此运动。如果你不介意公开自己的体重数据,那么还会产生更强的动力去运动,因为没人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的体重在不断增加。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44
而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Fitbit的官方论坛上不乏一些减肥成功人士所分享的成功经验,最近的一个帖子里一位45岁的女性用户声称自己在过去一年时间内已经减掉了110磅,接近50公斤的体重,这样的现身说法对于有着同样减肥诉求的用户来说无疑相当励志。

将计步器与互联网结合,用“数据+社交”的模式打败用户的惰性,这才是Fitbit成功的最根本原因。不过,除此之外,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也在不经意间成就了Fitbit的流行。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作为局外人,帕克和弗莱德曼能够为行业带来全新的视角。在产品设计阶段,正是由于缺乏硬件设计的经验,帕克找来了行业内顶级的工业设计公司来为Fitbit“量体裁衣”,这让Fitbit的产品一扫传统计步器“老土”形象,在产品外观上变得时尚而又不乏科技感。

这样的微创新在传统厂商眼里或许只是雕虫小技,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尤其是女性消费者来说,却能够直击她们的痛点。

传统的计步器在外观设计时很少考虑女性用户的使用习惯,当她们在穿着连衣裙时,出于美观的考虑没办法随时佩戴计步器。而Fitbit的U型结构使女性用户能够将它别在自己的内衣中间,这甚至在美国的女性用户中形成了一种潮流。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44
面对挑战:步入2013年,6岁的Fitbit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快速发展后,也正在面临一些考验。

2007年成立时,智能手机还是个稀罕的玩意儿,传统的手机功能有限,Fitbit必须自己开发硬件来作为数据采集的入口。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在过去几年的普及,基于智能手机的运动类App层出不穷,Runkeeper和Endomondo等都已经汇聚了千万规模的用户。Fitbit的定位开始变得有些尴尬。

“手机应用精准度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至少在90%的情况下是没问题的。”国内运动轨迹应用益动GPS的创始人张翮告诉《商业价值》,“另外随着硬件的发展,以后手机应用的数据准确性也会越来越高,这个时候外设就更成鸡肋了。”

眼下,Fitbit最主要是通过卖设备来赚钱,但是它的计步器还能大卖多久,这实在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无论是计步器还是电子秤,这些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所以Fitbit没有足够坚固的技术壁垒抵御对手的冲击。虽然表面上Fitbit风光无限,但是一大批类似的产品已经问世,其中不乏Jawbone UP这样的强敌,以及Striiv计步器、LG Smart Activity Tracker腕带、BASIS智能运动腕表等后起之秀。相比之下,Fitbit在今年CES上发布的Flex腕带几乎完全照搬前代的旗舰产品 Fitbit One,仅仅将产品造型做了一下调整,明显新意不足。

此外,对于像耐克和阿迪达斯这样的传统运动品牌来说,运动数字化同样被他们所看重。另外一家最近几年在美国市场上强势崛起的运动品牌Under Amour就已经在尝试开发具有运动监测功能的服装产品。

更重要的是,苹果和三星等厂商已经瞄准了手腕这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关于iWatch的各种小道消息层出不穷,由于手表型设备的便携性特点,因此十分适合与那些具备运动属性的产品结合。未来计步器产品的功能很有可能会被直接整合到这些大厂商的手表产品当中。换言之,Fitbit目前赖以生存的计步器很有可能被大厂商抄掉后路,虽然这样的情况一时半会还不会发生,但从现有的趋势看已经足以让Fitbit紧张了。

对于Fitbit来说,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如果坚持继续做硬件,那么一个可能的演进方向是延续Aria电子秤的思路,复制计步器的成功模式,开发更多的专业性的健康周边设备,比如针对血压、心脏的便携式健康仪器。但是对于一家资本并不雄厚的创业公司来说,不断开发新的硬件,难度着实不小,Fitbit的下一步很可能会转型去做平台,专注于数据挖掘,依托自己的线上平台以及收集到的海量用户数据,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

无论未来怎样,Fitbit将计步器这样一款已经被判死刑的产品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足以为它赢得业界的尊重。从这家公司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对传统行业产生的巨大影响,看到了产品细节创新的重要。而Fitbit再造计步器的成功案例也证明了“软件+硬件”模式的可复制性,尤其是对一些看似毫无新意的产品,或许一些互联网元素的注入,就可以让它重获新生。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55
第四家Coursera是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吴恩达(Andrew Ng)和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创办。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Coursera 的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名校。至今,项目成立不足一年,已吸引来自全球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 万名学生注册124 门课程。

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说,“当迫切的需求突然成为可能,重大突破便会降临。”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深刻认同这一点。作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她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今的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资源依然分布不均的当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必将来临。

去年年底,科勒找到了让这一预言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当时,斯坦福大学试探性地将 3 门课程免费放到网上,其中包括她的同事、祖籍香港的华人安德鲁·吴(Andrew Ng,又名吴恩达)教授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最后意外发现报名人数竟超过 10 万人,学员来自世界各地。

“通常,吴教授平均每年听课人数为 400 人——这意味着,要想在斯坦福大学的课堂上拥有那么多学生,他必须连上 250 年课。”达芙妮·科勒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说。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这个数据令他们震惊,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在线学习领域正在掀起的这场革命,可能将会重塑高等教育的版图。

于是,达芙妮·科勒与安德鲁·吴共同创办了在线教育公司 Coursera(意为“课程的时代”,网址为 www.coursera.org),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

Coursera 的首批合作院校为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项目成立后,全球共有 68 万名学生注册了 43 门课程。

今年夏天,Coursera 又宣布与另外 12 所大学达成合作协议,提供 100 门甚至更多免费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 MOOC)。新增大学包括佐治亚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莱斯大学、爱丁堡大学、多伦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弗吉尼亚大学,以及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等。

“开设法语课程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使我们能够吸引非洲一半地区的学生,”科勒说。而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原有的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工程学课程外,Coursera 还将扩展进入医学、诗歌和历史等领域。

目前,课程报名学生来自全球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名人数已突破 130 万——他们创办 Coursera 之初“为百万人提供教育”的目标似乎已经实现。成立不到一年,Coursera 便在行业内得到高度关注。《纽约时报》、《福布斯》以及 Tech Crunch 等各大媒体都对其进行了报道,达芙妮·科勒还被邀请担任TED的主讲嘉宾。

“这就像一场海啸,”佐治亚理工学院“21世纪大学教育研究中心”(Center for 21st Century Universities)主任理查德·A·德米罗(Richard A. DeMillo)说,“一切都很新,大家都在摸索着前进。但这项实验的潜在发展空间如此之大,我无法想象有哪所像样的研究型大学不想参与。”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56
在线教育领域的弄潮者:打开 Coursera 网站,能在正中间看到最近开始的四门课程。网页以灰白为主色调,干净简洁,顶部用黑色字体写着,“快来上全世界最好的课程,在线,免费”。它的下方是 130 多万报名者中部分人的留言。“Coursera 是我的大学。在这里我学到了之前根本不可能学到的东西。”“这是克服了地域、时间和金钱的高等教育模式!”

目前,Coursera 的课程总数已达 124 门。根据课程难度,每门课持续 4-14 个星期不等。注册报名后,学员将观看视频课程、做小测验和课后作业,还能与其他学生互动,互相探讨。学生回答问题时,视频会自动暂停,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科勒说,coursera 最与众不同之处便是它“真实的课堂体验”——它在确定的日期开始,学生必须在 deadline 之前上交作业,拿到成绩。课程结束后,学生会拿到一张《结业证明》。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我们当然知道,学生光靠被动地看视频是学不好东西的。”科勒说。因此,他们将问题和测验植入视频,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我们的大部分课程中,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停顿时间是 22 分钟——而我在斯坦福教书时,从没有给学生留过那么多时间。”

《福布斯》评论道,“不同于 80 年代的函授学习——它常常包含 50 分钟左右的讲座音频或视频——当今在线教育的狂热者正在试图重新定义函授教育是什么。这一轮新浪潮中的在线课程,包含了一系列芭蕾舞般眼花缭乱的互动演示,从白板书写,到教授讲解,再辅以循序渐进的问答测试,确保学生跟上课程进度。”

科勒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根据反馈的数据摸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完善整个教学平台。其中最令她和吴恩达感到兴奋的是学员间“互相评分”(peer grading)的新功能。之前,Coursera 只能开展以选择题作为评估方法的科目。引入“互相评分”功能后,一些需要写作答题的科目,如人类学、社会科学等人文学科也能相继开展。“尽管一些需要大量互动的课程如手术、网球、生物实验、化学实验等,我们还无法提供。但互相评分功能仍然为我们带来许多新的可能,同时也加强了学员间的交流和互动”。

目前,Coursera 没有授予学分,只提供一份《结业证明》和一个分数。但据《纽约时报》报道,华盛顿大学计划今年内为其 Coursera 课程提供学分,其他网络教育项目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华盛顿大学副教务长戴维·P·绍特马里(David P. Szatmary)猜测,要想拿到学分,学生很可能需要交一笔费用,完成额外的作业,并接受导师的指导。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56
科技让教育改革成为可能:学生真的从 Coursera 的网络课程中受益了吗?科勒建议记者去看看 Coursera 的 twitter 账号,“有数不清的成功案例证明,学生通过 Coursera 学到了新的知识,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在这些新的教育机会中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Twitter 上,有许多 Coursera 学员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女孩劳拉曾被医生误诊为“精神失常”而遭朋友抛弃,她因自卑和恐惧与外界保持距离,并一度以为高等教育与自己无缘。直到去年,她得知了 Coursera,重获知识的喜悦和结业的成就感让她重获自信;去年东日本地震和海啸发生后,一个在福岛核电站工作的程序员立刻用到了在吴恩达教授的“机器学习”课程中学到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

“我们也在收集他们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来帮助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科勒说。达芙妮·科勒今年 44 岁,她是家中的第三代博士。1993 年,她获得斯坦福博士学位,并于 1995 年加入计算机科学系,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2004 年,达芙妮·科勒因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获得麦克·阿瑟奖,并被MIT技术评论列为“10 位能改变世界的科技新人才”。2010 年,她被《新闻周刊》评为“年度最重要人物”之一。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科勒一直说自己是幸运的,“儿时常在父亲的实验室里玩,很早就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但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幸运。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根本就不存在高质量的教育。”

她提到了南非。因曾长期实行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当地黑人受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白人。直到现在,高等教育对他们来说仍是奢望。科勒想起今年1月发生在南非的一场悲剧。上万名中学生和家长涌入约翰内斯堡大学,试图递交入学申请,渴望进入高等学府,却触发踩踏,致1人死亡,20 人受伤。“死亡的是一个想让儿子能有机会上大学的母亲。”科勒说。

即便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也不总是触手可及。学费不断上涨,甚至比节节攀升的医疗费用还高出一倍。然而,仅有略高于 50% 的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用到高等教育的内容。

“我们的教育体系正面临危机。我们必须极大地削减教育成本,同时提高教育质量。”科勒说。

“如果你觉得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不如回顾一些历史。19 世纪,美国 60% 的劳动力用在农业上,但食物仍然短缺。现在,农业只占用不到2%的劳动力,食物却大量剩余。从中可以得出,技术是关键。但在教育领域,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教育的方式似乎一直没有多大变化——大多数教学都是相似的:老师站在看似人满为患的房间,其实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只在少数。”科勒说,“只有把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我们才能改变世界。”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56
“大脑是需要被点燃的木头”:Coursera 总部位于加州硅谷的中心——山景城(Mountain View),公司创办后即获得硅谷风投公司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和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共计 1600 万美元的资助。今年,他们再获来自加州理工(Caltech)、宾夕法尼亚大学及现有投资者的 370 万美元投资,使Coursera在同类在线教育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该领域最新的弄潮者。

凯鹏华盈投资合伙人、风险资本家约翰·道尔(John Doerr)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他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是的,即便他们现在提供的是免费课程。”他说,“当建立了一个数以百万计的学生群体,一定会有人选择付费购买一些物有所值的额外服务。获得的收入应该用于资助高校的教学用品、技术升级以及教师薪酬。”

截至目前,两位创始人还没有任何收费计划。但据 Chronicle 记者杰弗瑞·R·杨(Jeffrey R.Young)调查,在 Coursera 跟第一家与之合作的高等学府——密西根大学签署的合同上,还是能看出一些盈利模式的端倪。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合同显示,尽管 Coursera 目前并不确定怎样实现盈利,但在一栏名为“公司潜在的盈利策略”(Possible Company Monetization Strategies)中,列举了八个潜在的商业模式,包括“让企业赞助课程”,尽管这意味着学生在观看免费课程时,会看到弹出的广告和促销信息。更可行的或许是他们提到的另一条方案:把课程内容卖给公司,用作企业内部的培训材料。

科勒说,她当然希望 Coursera 最后能盈利,但这不是她的主要目标。“世界上还有几百万人得不到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让我们就把内容放在那儿吧。”

也有部分教授质疑科勒的做法,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不应免费赠送。”对此,科勒希望他们不仅把自己的免费课程看作“服务”,也看作一种对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研究。“就拿 Coursera 来说,每一次按键、每一个测验、每一次学员间的讨论和每一次由学员自我打分的作业,累计起来,便是前所未有的数据库,揭示着知识是如何形成的。”

尽管 Coursera 目前可能在同类公司中占据优势,但要预测 MOOC 前景如何,或者哪个项目将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现在还为时过早——毕竟,几乎每隔几周就会有一个提供在线课程的创业公司宣布获得百万美元级投资。

在 Coursera 之前,有一位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创建了类似的在线教育公司 Udacity,他同时也是 Google X 实验室研究员。除此之外,今年四月创办的 2tor、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资成立的 edX、在旧金山成立的 University Now 等等,都不容小觑。

而 2009 年由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办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可能是该领域第一个在线教育机构。可汗坚持不接受商业动机的投资,但得到许多公司及慈善机构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其中包括比尔·盖茨。此前,比尔·盖茨在经他人介绍后得知可汗学院,在使用其视频对孩子进行辅导后表示赞赏。

“随着不同的公司以不同的创新模式,面对不同的受众不断涌现,在线教育的空间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拓展。相比之下,Coursera 与更多大学合作,提供更多课程,并在研发新的技术。我相信这些能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使命。”科勒说。

那么,当美国大学继续提供免费的网络课程,教授们会大批失业吗?大学真的会过时吗?马克·吐温也许会这么想。他曾带着嘲讽的口吻写道,“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教授的笔记直接转移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并未在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大脑中停留片刻。”

不过科勒似乎并不苟同。在今年的TED演讲中,她引用了希腊历史家普鲁塔克(Plutarch)的话:“大脑不是需要填充的血管,而是需要点燃的木头。”——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点燃它?

科勒在想,如果能为世界上的每个人提供最好的教育,这意味着什么?“我想,这意味着三点。一,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三,打开了创新之门。因为不可思议的人才在世界各地都同样存在。”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6:58
排名第五的minted作为众包设计社区和交易平台,2013年获得C轮融资4100万美元,面向文具市场、墙体装饰市场和派对装饰品市场发力。

Minted 是全球第一个众包性质的独立设计社区和交易平台,它把世界范围内出色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汇集到 Minted 平台上,并将相应的印刷产品(如贺卡、信纸、请柬等)出售给热爱精美设计的消费者。除了 Minted 的现金酬劳外,设计师们还可以从销售额中抽成至少 6%。

目前 Minted 主要面对的是估值 100 亿美元的文具市场、480 亿美元的墙体装饰市场,及 70 亿美元的派对装饰品市场。此轮资金将助力 Minted 将经营范围扩张到纸质艺术品以外。本周,Minted 已与高端家具设计与零售商 West Elm 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批墙体装饰品将进驻 West Elm 销售。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而作为一个活跃的社区,设计师们可以根据社群的意见反馈优化改进自己在 Minted 上提交的作品。其创始人兼 CEO Mariam Naficy 表示, Minted 创收金额已达 8 位数,年增长水平高达 100% 以上,目前已实现了正向现金流。

目前,Minted 的平台上共有 5000 名设计师,其中 98% 是已婚妇女,40% 已为人母。Naficy 不愿透露其具体消费者数目,但她说Minted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新娘和母亲,已有 2900 万个家庭购买了 Minted 的卡片。这也正是 Minted 区别于 Threadless、Quirky 和 99designs 等其它众包设计平台的地方。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00
如果我们不妨再细致的去研究一下minted。它到底是什么?对于已经订婚的男女来说,情人节无疑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在邀请双方父母后,许多马上要结婚的情侣会在Minted在线购物网站上搜寻日期预约卡、婚礼请柬甚至婚礼装饰等,这些商品均由全球范围内的独立艺术家设计。当然,对于非情侣用户来说,总部位于旧金山市的Minted网站也能提供适合的产品,比如节日卡片、艺术印刷品、文具用品以及商业名片等。

如何起步?Minted创始人兼CEO Mariam Naficy是一名资深电子商务行家。2000年,她把自己创立的化妆品电子零售网站Eve.com出售,售价超过1亿美元。2007年,她开始寻找新的商机。很快,她被众包理念深深吸引。“我一直在寻找众包的机会,后来我意识到也许产品设计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运作,寻找隐藏在市场中出色的天才设计师,请他们为消费者进行设计。”她说,“我决定尝试在简单的事情上采用众包商业模式,比如2-D打印产品。”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但在2007年那个时候,投资人对这种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众包项目普遍采取观望态度,他们迟迟没有加入。为了缓解投资人的忧虑,Naficy扩大了公司库存,将一些知名文具用品品牌纳入其中。此外,凭借之前Eve.com的成功影响力,最终从一批天使投资人那里获得了250万美元的融资。2008年,Minted正式成立。

事业腾飞:Minted几乎每周都会加入两种新产品,但没有一件来自知名品牌。到2009年年底,他们已经摒弃了所有名牌产品,网站销售额达到了6位数。“用户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更青睐于手工艺制品和小批量生产的产品,而且对本地产品更加钟情。”Naficy说。

即使只卖一些小商品,他们网站的销售额依然不断增长。2013年,网站的单月访问量从之前的40万上升到120万。访问量的增长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公司年收入已高达8位数(Naficy拒绝透露详细数字)。

商业模式:艺术家要想在Minted销售自己的产品,需要向网站提交创意,参加Minted网站每月举办的设计大赛,比如设计预约卡、圣诞贺卡等。在最开始的几周,Minted社区(包括消费者、网站员工以及大约5000名设计者)对已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然后,艺术家会根据点评反复进行修改,直到这些艺术家获得足够的投票,自己的作品才会成为真正的产品。

在每月举办的设计大赛中,每1000件产品里大约会有10%或15%的创意最终会成为产品,它们将在网站销售。获胜的设计师不仅可以获得200~1500美元的现金,还能从售出的每件商品中获得提成,提成基点为6%。如果产品销售量增加,提成比例也会增加。在Minted网站上,每100张节日卡片售价115美元,高级婚礼请柬每100张售价500美元。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08
第六家企业名叫wealthfront。顾名思义,财富前线,由前Benchmark Capital创始人推出面向科技领域人士的在线理财咨询管理平台。

创业公司成功上市或被大公司收购,对创业者来说这是值得庆贺的事。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创业者该怎样管理这些新财富呢?作为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可能更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在线管理。但又可能会担心在线理财不如大银行专业。现在有了新的选择 --- 一家主要面向科技领域新财富拥有者的理财咨询管理平台 --- Wealthfront--- 已经上线。其联合创始人 Andy Rachleff 也曾是基准资本(Benchmark Capital)的创始人之一。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在用户首次使用 Wealthfront 时,平台会提一系列的问题,用以评估用户能接受的风险水平。然后根据评估结果为用户量身定制一个投资计划。然后平台会将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推荐给用户,这些基金总共包含六大资产类别。同时平台会随时监控投资动态,并定期更新投资组合计划,以维持用户所需要的风险水平。

Wealthfront 平台的另一个特点是:用户的所有投资都是完全透明的。在投资清单提交前,平台会精确显示将要投资的项目以便用户确认。同时,用户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清楚的查看、跟踪自己投资的最新动态。

与其他理财咨询公司相比,Wealthfront 没有 100 万美元的最低资金要求,让普通投资人也有机会接触高端的理财顾问。同时,传统理财咨询公司需要收取至少 1% 的佣金。而在 Wealthfront 平台,用户投资额在不超过 25000 美元时是不收取任何费用,超过这个限额后仅收取 0.25% 的咨询费。

该平台是基于高盛开源模型构建的自动化应用,因此 Wealthfront 也算得上是优质低价的投资管理咨询服务平台。目前已有 Facebook、Skype、LinkedIn、Zynga 等公司的众多早期员工准备使用这个平台。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创业公司上市或被收购,在线理财领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感兴趣的创业者也可以研究一下这一块的机遇。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13
第七家Bromium有谁听说过?它做的事情是跟云存储有关的,云安全。据国外媒体报道,运用“虚拟化”技术为企业网络提供保密服务的创业公司Bromium今天早些时候在GigaOm的结构会议上公布了此前一直保密的技术服务内容Bromium在2012年的时候获得一笔金额达到2650万美元的B轮融资。

Bromium专注于基础设施产品的建设,让企业安全地促进消费和进行云计算。Bromium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快速增长的数据和安全访问的问题,云计算也使得企业数据和应用程序更加容易遭受攻击。Bromium使用虚拟化技术(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打造确保所有类型终端(如台式机、手机和平板电脑)能够安全连接企业网络的产品,为企业的网络提供保密服务。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Bromium联合创始人之一的Simon Crosby还帮助创建了XenSource,并担任Citrix Systems公司数据中心与云部门CTO。

解决企业内部安全隐患:Bromium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对此,Bromium联合创始人兼CEO Sim Crosby表示:随着“企业IT消费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加。除了IT经理,那些普通工人,对他们使用的设备、安装的软件以及可以访问的网站拥有越来越多的控制权。这是件好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保护公司信息不受病毒的入侵及攻击。

现在,现在的科技行业中并不缺少安全类产品,但Crosby认为,这些产品都没能解决核心问题——安全补丁。例如,更新速度跟不上威胁的变更,使用传统虚拟化技术意味着病毒能够在你的虚拟桌面上肆虐。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15
采用虚拟化技术进行“硬件隔离(hardware-isolates)”:Bromium的解决方案采用为虚拟化技术。Crosby指出,你在任何时候打开的东西都可能带来安全风险,而Bromiun能够创建microvisor——一个虚拟化版本的桌面,它将会完全“硬件隔离(hardware-isolates)”存在风险的应用程序或网站,以及任何可能被认为是有必要保护的受访问的文档文件。同时,核心系统是被完全保护起来的。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任何不受信任的运算都将被自动放进这些‘小贝壳’中,而用户会完全不知情。”Crosby表示。从安全角度讲,这意味着病毒的威胁将被大大降低,因为它们都会被隔离。同时,用户能够随意浏览网站和下载软件,他们不会收到通知,在体验上和以前没有不同。

另外,Bromium还可以确保在没有收到浏览器中安全网页的请求时,不会将任何数据发送到一个页面上。所以,用户不必担心会遭受钓鱼网站的危害。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17
twilio名列第九,这名字看上去真的很喜庆,不是吗?它的CEO看上去也很喜庆。大约五年前,我与杰夫-劳森(Jeff Lawson)谈起了他对Twilio公司的愿景,以及他怎么会想到给所有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让他们在其应用程序中植入语音电话功能。当时,他的定位很简单,但是他的抱负却并不简单。努力工作加上恰当的时机,让他的公司一跃成为后宽带通信网络时代的核心公司。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这就是这家公司在最新一轮融资中成功筹集到7000万美元资金的原因。这轮融资活动由风投公司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和Redpoint Ventures领衔。迄今为止,该公司已融资到总共1.027亿美元。它的早期投资者包括戴夫-麦克卢尔(Dave McClure)、克里斯-萨卡(Chris Sacca)、创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马努-库马尔(Manu Kumar)和合广投资(Union Square Ventures)。对于一家曾遭到20多个投资者拒绝的公司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据消息人士称,该公司虽然尚未盈利,但是它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在今年有望创造5000万美元的营收。尽管它的利润率不如传统“软件即服务”公司丰厚,但是它仍然有超过45%的毛利润率。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也是该公司估值现在已接近5亿美元的原因之一。

显而易见,Twilio公司是可能会IPO的。但是,笔者担心亚马逊是否会收购Twilio公司,从而迫使杰夫回到他的老本行——他曾担任电子商务网站StubHub的首席技术官。简而言之,Twilio公司是一个云通信平台,可让应用程序开发者仅加入几行代码就能够在其应用程序中添加语音电话和短信功能。

在硅谷,我们都为这家飞速发展的新公司感到欢欣鼓舞。但不知何故,我们已丧失了欣赏的能力,忘了这家公司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并发挥了自己的独创性,才打造出了具有永久价值的东西。这就是我要讲述杰夫故事的原因,因为他做出了极少数创始人做到的事情——打造最本质的业务,通过成就他人来获得自己的成功。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17
电信破坏者:我是在麦克卢尔的引荐下认识劳森的。在我创办GigaOM科技博客的早期,他给了我不少帮助;他坚持要我见见劳森。因此,我遵从了他的建议。当劳森与我坐在我最喜爱的星巴克咖啡馆对我讲述他的公司定位时,我忍不住想:Twilio公司看起来就像其他很多创业公司一样,提供语音API,押宝电信套利交易。

作为持续关注互联网电话和电信十余年的人,我知道这是一种非常棘手的业务,绝非单凭创始人个人魅力就能够做成的。我想,在观察行业追逐利润的活动中,我会自热而然地产生质疑。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显而易见,并非仅有我一人持有这种观点。劳森会见了20位天使投资人和风投资本家,结果他们都对其公司没有兴趣。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就推出了该产品。补充说一句,这个家伙并非电信行业出身,他早已厌倦了电信行业的传统做法。

此前,劳森曾希望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将通讯功能添加到他的各种业务的工作流程中,就像他在其软件中轻松添加代码一样。但实际上,他需要应付各种昂贵的合同和设备。他和他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埃文-库克(Evan Cooke)和约翰-沃尔斯(John Wolthuis)),决定摒弃那种落后的架构。他们研究了亚马逊在其云服务平台上的做法,也希望如法炮制。“该公司开始迎合我们自己的需求。”现年35岁的劳森说,他是来自密歇根的怪异而富有魅力的工程师。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18
黑客马拉松规则:尽管面临着来自其他公司的激烈竞争,Twilio公司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们始终高度关注开发者。我的好几个朋友都在Twilio公司做事,负责开发最基本的应用程序。另外,还有些人负责开发个人信息系统,或负责开发博客语音插件。Twilio公司似乎已找到了自己的人才队伍。我们的GigaOM科技博客经常写文章介绍这家常有惊人之举的小公司。

在我们GigaOM从首个位于Pier 38大厦的办公室搬出后,Twilio公司就搬到了我们原来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总能带给人好运。在他们找到在应用程序中整合SMS的简便方法后,他们便开始声誉鹊起了。

杰夫开玩笑地说,尽管亚马逊不必努力寻找用户,但是Twilio公司不得不寻找其潜在的用户。既如此,那就参加黑客马拉松吧!“开发软件和研制新产品的艺术,会在这些黑客马拉松上得到尊重。”劳森说。Twilio公司抱着高涨的热情,成为了黑客马拉松的积极参与者。只要有黑客马拉松的地方,就会有Twilio公司的身影。我还记得经常看见Twilio公司的早期员工丹尼尔-莫莉(Danielle Morrill)出现在我出席的每次黑客马拉松上,她总是带着该公司的标志性的旗帜。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我的同事斯泰西-希金波汉姆(Stacey Higginbotham)曾写过一篇具有预见性的文章,他写道:“未来不属于语音,而属于可提供最佳通讯方法的应用程序。它可能是语音,可能是视频,也可能是短信。但是,劳森希望Twilio公司默默站在开发者背后,帮助他们便捷地提供通讯工具。”

有一段时期,Twilio公司将它们的“应用程序内插入语音功能”的服务变成了一个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开发的应用程序开始受到追捧,有些甚至在一夜之间走红。例如,应用程序GroupMe被Skype公司斥资8500万美元收购,而应用程序Beluga被Facebook抢走。正如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让创业公司启动变得极为简单一样,Twilio公司让添加通讯工具变得简单起来。

GroupMe的成功故事激动人心,帮助奠定了Twilio公司在应用程序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当你回望过去时,你就会发现iPhone应用程序经济的崛起给Twilio公司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这个时候,使用其信息和语音平台的开发者数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我看到API正在取代拨号音。”劳森说。他相信,通讯的未来在应用程序界面上。

Twilio公司的新投资者斯科特-拉尼(Scott Raney),在宣布参与投资的一篇博文中写道:“Twilio公司代表了直接迎合开发者的服务和API的未来。现在,开发者对于其产品的决策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就像红点投资(Redpoint)早期投资于Heroku和Stripe平台一样,我们也决定投资站在潮流前沿的Twilio公司。”

从Beluga和GroupMe走红以来,其他很多开发者也开始欢迎Twilio公司,并开始在Twilio的服务上打造自己的业务。我最近碰到一家名为SendHub的公司,它打造了一个简单的迎合两个关键趋势(“自带设备上班”和“分布式人力资源”)的电话和信息系统。

这家硅谷公司背后的逻辑前提非常简单:如果没有桌面电话,员工由分散在各地,一个为20世纪中期的组织打造的PBX系统又如何能够适应现在已使用互联网电话的现代公司呢?在我们能够发短信、分享文件、召开网络会议以及部署CRM(客户关系管理)的时候,我们还会认为只有语音才能作为通讯工具吗?它让我想起了Google Voice,它就是为满足今天的需求重新打造的。

在过去,同类公司将会花费整整好几年的时间来为其业务打造基础网络(想想Google Voice和RingCentral),但是这些人都注册了Twilio(和亚马逊)服务,并将所有资源都用于开发新的通讯体验。这使得Twilio公司获得了相当可观的营收。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18
文化决定用户体验:当我问劳森是什么让他的公司运转顺畅时,他提到了他公司的九大核心价值,以及它们如何促进了最佳体验的创造——无论是用户的体验还是员工的体验。“体验就是某件事让你产生的感受。”他说,“当你看U2乐队的演唱会时,那就是一种体验,你会留下永久的印象。”劳森深信Twilio公司获取用户的模式,并始终让这种模式发挥作用,因为它们总能帮助创造出极好的用户体验来。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电信服务比企业软件糟糕。”他说。电信行业总想在消费者尝到甜头之前就达成交易。“我们希望你先获得成功,然后自愿地进行交易。”他补充说,“在成功前就进行交易是愚蠢的。”这也是他们难以促使消费者进行交易的原因之一。

“我们的做法帮助我们发展了长期用户,并让我们的模式变得行之有效。”为了创造这种体验,Twilio公司推出了几个非同寻常的举措。例如,该公司让每个员工(包括非技术员工)在Twilio平台上开发一款应用程序,并体验几天的客户服务。“这是因为我们希望人人都能够理解我们的用户面临的问题。”劳森说。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18
CEO的演变:一家公司的文化是由其领导人设定的,这就是杰夫为何富有魅力的原因。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工程师,他有效地克服了从工程师变身为创始人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当我问他是什么让他做到这一切的,劳森回答说是自己的态度:不断适应和重塑自我的态度。“你会发现,那些在你的公司只有10人的时候行之有效的办法,等到你的公司达到30人的时候已经变得行不通了。所以,你必须不断适应和学习新的方法。”他说。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想说一说该公司吉祥物“猫头鹰”的故事。在发展的早期,Twilio公司迷上了社交新闻网站Reddit上流行的画猫头鹰的最简单的方法:你先画两个圆圈,然后画猫头鹰剩下的部分。没有任何绘画指南——这就是劳森对待其公司的态度。一旦开始,就要不断学习和改善,做好剩下的工作——这就是他对待CEO职务的态度。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现在,Twilio公司有160个员工。到今年底,它可能会拥有200个员工。但是,劳森说,到那个时候,他会再次改变自己作为CEO的作风,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做事。“每六到九个月就会有一个新的变化。”他说,“你只需要知道什么是不可讨论的价值。”

“我们不是搞电信的人,我们也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劳森说,“我们是黑客,也为黑客服务。”这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22
第九家EGNYTE,专注文件共享平台。Egnyte 所提供的存储服务是将本地存储与云端存储相结合,致力于通过混合的云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存储和管理它们的文件。并且它所提供的服务可以与第三方应用以及本地硬盘上的文件共享使用,用户可以使用 Egnyte 访问 Google Drive 等服务,也可以访问本地硬盘上的文件。然后在 Egnyte 的云端进行编辑、更新等操作。据了解,目前已经有超过 10 亿个的文件在 Egnyte 云端服务器中被共享。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在 2011 年的时候,Egnyte 公司 CEO Vineet Jain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未来两年内,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文件服务器将会“寿终正寝”,云端存储的解决方案带来的真正价值和成本节省将会得到体现,传统文件服务器提前退役也将是历史的必然。

当下云存储市场的火爆也正验证了 Jain 的这一番话,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广泛的使用云存储解决方案。同时又有越来越多的云存储服务商加入这一云端混战中,可见未来在云存储的战争中必定是热闹非凡。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28
整理的差不多了。第10位LEAP motion的大名,别说你没听说过。体感,好吧,想起来了吧!当Wii、PlayStation Move和Kinect无比自豪的把体感技术应用于游戏中,让人觉得很牛逼时,Leap Motion一定在一旁冷笑,因为,这款革命性的体感交互设备,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自从去年5月Leap Motion将一个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之后,这个视频被浏览了超过700万次。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的工程师开发了具有未来感的3D用户界面。你无需使用键盘和鼠标,甚至连触摸屏幕都不用。你只需要在空气中移动你的手指,就像变魔术一样,就能准确的操作屏幕上的东西,没有延迟,而且准确度极高。这有点类似微软的Kinect控制器,但是又远胜于它。Leap Motion宣称他们的设备能够提供比市场上其他产品高出200倍的准确率,它能够检测到用户手指一百分之一毫米的移动。

这个产品的第一代能够与笔记本和桌面电脑相连接,它将于2013年初正式开始发售,而且价格仅为69.99美元。

欢迎来到未来。Wired称这个产品为“我们测试过的最好的手势操作系统。”Verge则称他为“计算领域下一个重要产品。”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Leap Motion公司主席兼COO Andy Miller表示,他们已经收到了数百万美元的预定订单。Andy Miller曾是苹果公司的高管,他的团队也都有在苹果工作的经验。Leap Motion成立于2010年,创始人为Michael Buckwald和David Holz。Buckwald为现任CEO,曾有过多次创业经历。Holz为CTO,他曾经是NASA的一名工程师。他们第一个投资人是Netscape公司的创始人Marc AndreeSSEn。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旧金山的每个人都看好他们的原因了吗?

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我相信Leap Motion的产品不仅能够成为2013年度最火热的产品之一,他们的产品还将能够改变一切。
作者: 征战沙场    时间: 2014-10-6 17:30
不仅是计算机:Leap Motion有着宏大的计划,笔记本和桌面计算机只是一个开始。Miller表示:“向消费者零售产品只是我们的计划之一,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以使用协议的方式进行大宗销售。成千上万想要使用我们产品的企业都已经和我们进行了联系。”

2014最令人向往的硅谷10大初创企业:Lytro第一 还有谁呢?


他表示他们希望将产品用到各个领域,从手术机器人到战斗机,从半导体洁净室到快餐店的厨房。他告诉我们:“我们希望能够将产品放到飞机的椅背屏幕上、其后控制系统上、机顶盒上以及电视和遥控器上。当然还包括平板电脑和核磁共振仪器。”

麦当劳和Jack in the Box等快餐店就希望可以在厨房部署这种设备,这样他们的员工就可以在不接触屏幕的情况下完成各种操作。

Miller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产品,它能够改变人们和机器设备进行交互的方式。”

Leap Motion在CES上将不设有展示店,但是他们会在台上进行产品演示。由于产品的其他细节还没有公布,Miller拒绝吐露更多具体信息。




欢迎光临 银财风投 (http://vc.banx.co/)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