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可能 回顾自己8年的投资生涯,蒋晓冬坦言,8年的摸爬滚打让他现在越来越认同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 他自己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学IT出身、在硅谷工作、对投资一无所知、没读过MBA、没有高盛凯雷等光辉的职业过往,却机缘巧合的邂逅了NEA美国的一位董事,莫名其妙不知为何就被看上,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投资生涯。 或许很多人会把这种人生际会归结为命运的魔力,但蒋晓冬更喜欢表述为“一切皆有可能”. “你从网上搜,关于投资的标准,无非就是市场是否大、团队是否好、商业模式是否可行诸如此类,但我觉得投资是无法标准化的,标准因人而异。就像《非诚勿扰》选心动女生,不是所有人都一定会选白富美,你可以选17号,他可以选21号,每个人心仪的对象都不同,因此,一旦碰到了心仪的企业,很多标准都是动态可改变的。”蒋晓冬说,如果人生一切皆有可能,投资也如是,无法标准化。 在蒋晓冬看来,想做一个好的投资人,不在于标准和策略,这些都是“术”的东西,而投资的境界在于“道”,能否获得投资之“道”,只能看每个人的悟性,而得“道”的投资人的最高境界,在蒋晓冬看来,或许就是他所说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朴素化。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的一切,都是如此简单朴素的道理,却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像山里的大妈,相比于哈佛高盛里的精英,却更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蒋晓冬说。 |
投资即“做减法” 蒋晓冬并不喜欢把投资看成如《非诚勿扰》般的项目“海选”:百里挑一、万里挑一。虽然他也投资了百合网,但在蒋晓冬看来,投资不是相亲那么简单,投资的核心意义在于“放大可能性”. “你首先发现了这个商业机会,并找到这个机会里的优秀团队,然后利用你作为投资人所能够带来的所有资源,将这个团队成功的可能性放大。”蒋晓冬认为,假如没有你,这个团队的成功可能性只有10%,而有了你,可能性变成了30%、40%,这种放大的可能性就是你投资和存在的意义。 如果硬要把投资过程看成是“相亲”过程,蒋晓冬也宁可愿意如此描述这种“相亲”:“投资人寻找的不是‘一夜情',也不是’白头妻‘,而是若干年内相濡以沫、若干年后相忘江湖的’红颜知己‘.相濡以沫,代表着同甘共苦、互信互认、彼此透明,而相忘江湖,并不是忘记,而是投资人退出的那一天。” 在他看来,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永远有着难以抹平的“非对等信息鸿沟”,投资人永远是信息不对称中的弱势一方,他不可能比企业家更了解这个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细节和问题,他需要做的就是真诚理解、透明信任、热情帮助。 “投资就是’做减法‘.”蒋晓冬强调,因为信息不对称,你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细节,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矛盾,当与企业家发生复杂矛盾时,好的投资人都会尝试“做减法”,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所谓的简单化,就是紧抓核心利益的一致性。 “假如你怀疑你的’红颜知己‘某天晚上出轨了,你追根溯源想找出她出轨的证据,她做的很多事情,你从心里开始不信任,你会越看她越有问题,你们之间的裂痕便无法修复。”蒋晓冬如此比喻,假如投资人总想把所有的事情弄清楚,总想把所有的细节把握住,矛盾就会越来越复杂,最后陷入无解的负和博弈,最终会是一个双输的结局。 |
拿放大镜找项目 NEA到2005年才进入中国,投资主要集中于TMT、医疗健康2大领域。尽管蒋晓冬和他的团队每年要接触100-200个项目,但每年的落地项目保持在3-4个的投资节奏。7年时间里,NEA中国5人团队总共投资了20多个项目,和众多本土人民币基金相比,这一投资速度并不算快。 直到目前NEA在中国的退出项目也才仅仅3个,分别是:展讯通信、中信医药、连连支付。 展讯通信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NEA通过IPO渠道退出;中信医药则在2010年以将近40亿人民币价格被上海医药收购,NEA通过并购渠道退出;而手机支付平台连连支付则在今年初刚刚获得美国运通公司几亿美元大金额战略投资,NEA在这一过程实现了部分退出。 实际上,NEA才仅仅实现了2.5个项目的退出,但正是这2.5个退出项目,让NEA收获了将近4亿美元的回报,这一金额数直接追平了NEA在中国的总投资规模,2个半项目就收回了所有投资总成本,十分惊人。 此外,蒋晓冬还向ChinaVenture透露,展讯通讯中信医药连连支付这3个项目当初的投资金额总共才5000万美元,3项目的平均退出回报率高达6.8倍。在多种退出渠道形式下,能够获得6.8倍的平均回报,不得不说是一个骄人战绩,这背后似乎也隐含着一些NEA独特的投资策略。 “我们毕竟只有5个人,不可能像其他动辄几十人、几百人的投资团队那样,每个城市设立办事处,深入当地各个高科技产业园区,进行‘扫街式’的投资。”蒋晓冬说,NEA的投资风格很简单:根据5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各自在自己关注的行业和细分产业领域寻找心仪的项目。 这一过程的投资触发是自上而下式的。所谓自上而下触发,就是在寻找项目前,根据自己对于行业的判断和理解,已在心中形成对所投企业主观模拟想象,然后跟随着内心的感觉,找到符合内心想象的那个企业。 “拿着放大镜找项目。”蒋晓冬如此总结这种投资策略。 在他看来,众多行业千枝万系,如果心中不带放大镜,看到所有的项目都是好项目,仿佛“乱花渐欲迷人眼”,容易浮在表面,无法沉下和深入。与此相比,NEA的投资策略更像是“按图索骥”,凭着心中的那副“八骏图”,找到现实当中的“千里马”. “接触1-2次之后,基本上便能够判断这个企业是否是自己所寻找的那一个,如果是,就投资,如果不是,就算项目再好,我们也不会投资。” “即使因此错过了好项目也无所谓,就当学习了一次。”蒋晓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