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前两点是中美两国建造Supercharger都会面对的问题,那么后面两点则是中国的特殊环境决定的:相较于美国执行的美标和欧洲采用的欧标充电标准,中国的中标充电标准还是一个有待完善的充电方案。目前国家电网铺设的充电桩在中国的南北地区就有参差不齐的两套标准,有部分地区的政府也会自行设置一些额外的标准。如果一台电动车的接口如果按照国标来制造,那在很多地区的充电桩会出现充电不兼容的问题。 好消息是,在7月份默克尔带着她的新能源汽车计划来到中国,她和工信部部长苗圩宣布,中国和德国将建立统一的电动车充电标准。根据发布会当天的内容,接下来包括宝马、大众、奥迪等采用德国欧标充电接口的新能源汽车都可能会与中国国标接轨,至少做到兼容。 这个消息对Tesla来说无疑是一剂兴奋剂。因为在默克尔来华之前,Tesla已经开始在中国投入了一项新的计划——“目的地充电”,Tesla在商业中心等地产的地下停车场安装充电桩。因为其设备造价不足万元,相对低廉,正在成为Tesla在中国铺设充电设施的主力军。Tesla中国区负责人吴碧瑄称,Tesla在全国已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成都等城市开展了目的地充电项目,合作伙伴包括银泰、SOHO等,目前已有60多座,而且每周数字都在增加。 基于已经开始实行的“目的地充电”项目以及利好的标准统一信息,Tesla中国近期主动表态将在充电标准统一问题上做出让步,对接国家充电标准。上个月在杭州的Supercharger启用仪式上,Tesla全球销售与服务副总裁Jerome Guillen传递出友好的态度:“Tesla会遵循中国的电动车充电标准展开业务,等到国家标准出台后,Tesla会对中国的相应技术标准作出调整。” 毫无疑问,Tesla是最需要充电标准统一的公司,由于其只制造电动车,它比宝马、大众等拥有庞大汽油车业务的公司更容易受到中国目前局限条件的影响,也更急于寻找到突破的解决办法。 到这里,或许就能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在一个与美国环境相似又不同的中国,如何建造一套完善的充电设施。Tesla给出的答案是:尽可能的接入国标,让Tesla的基础设施和国家铺设的设施打通,做成“一个统一的充电标准”——这和当初进入中国市场时那一篇官方博文的标题——“一个公正的价格”又是巧合般相似。 |
造成“缓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其一,建造成本的昂贵。每一个Supercharger的建造成本超过10万美元,而且还需要一块面积为20至200平米的基础设施用地。对地广人稀的美国,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土地使用本来就很紧张的中国,当地部门的审批过程也涉及时间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