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A股影视并购案交易额TOP10 6月4日 阿里影业向投资者配售新股募资约12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6.86亿元) 6月18日 兆驰股份定增36亿元引入东方明珠等三家公司 6月30日 完美环球拟募集不超过30亿元用于境内外影视业务 3月4日 光线传媒获得阿里巴巴28亿元定增入股 6月25日 万达院线拟22.5亿元收购Hoyts集团100%股权 6月27日 万达院线拟募集资金21.8亿元收购16家公司 6月12日 电广传媒拟13.35亿元收购四家科技公司 5月30日 骅威股份拟12亿元收购浙江梦幻星生园100%股权 6月17日 广电网络抛出9.55亿元定增再融资方案 1月12日 宝诚股份8.45亿元收购中联传动100%股权 |
影视产业整合仍成发展态势:资本市场为何如此青睐影视行业?是否正如专业人士指出的,影视产业并购将成常态呢? “很多上市公司出于经营压力,为获得更大资本效应,并购包括影视在内的一些高成长性行业。同时,知名度高的影视产业更具强大的媒体效应,能够引发公众关注,甚至迎合投资者,对二级市场的股价提升有很大影响”,刘纲表示,此外,影视产业自身发展需求为并购的主要推动因素。“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都在加大对同行业的并购,这是产业本身从小做大后扩张的需要。” “今年影视并购形势是在去年的基础上顺延,未来,业外资本进入影视产业会越来越多”,魏鹏举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影视行业加速发展需要大量资本,本身行业也需要并购重组,完善业务短板,而且文化产业基础不是很扎实,小产业现象普遍,需要提供整体产业整合度。 以影视行业的发展方向来看,打通产业上下游,形成产业链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2013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事件仅有7件,而去年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就加大了并购力度。今年仍有大量影视集团频繁并购,阿里影业、万达院线等影视巨头持续发力,拓展其产业链的上下游,开展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阿里影业方面也曾表示,阿里影业的目标不仅仅是传统的影视公司,而是要发展成为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产业链娱乐公司。伴随着大型影视公司不断并购与扩张,产业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未来不排除会有影视巨头的出现。 |
1/3企业出现水土不服:年A股火爆的并购重组中,影视行业就成为了香饽饽,一度上涨的股价让上市公司产生高预期。但是,影视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从去年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影视并购案看起来如表面般风光。有业内人士就指出,在这么多并购案例背后,至少有1/3的企业完不成业绩对赌,而财务问题、涉嫌违法交易、未来盈利不明确是影视公司上市的最大障碍。 上市公司禾盛新材跨界收购金英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英马”)失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去年,主营家电配套的禾盛新材以21862.5万元收购了老牌电视剧、电影制作公司金英马26.5%的股权。金英马原本承诺2014-2016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1.35亿元、1.69亿元,但最终业绩却难以达标,最终使得禾盛新材出现首次亏损,确认投资减值损失高达1.5亿元。 并购不成功的案例很正常,在深创投华北大区总经理刘纲看来,“造成并购不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业链并购是双方面的问题,除了双方自身的发展模式、经济形势会影响结合后的格局外,对选择并购的对象了解不精准,调研不深入,也很难真实反映业绩状况。即使对象选对了,并购后管理、整合不到位,也会产生震荡。而且,并购之后出现的人才流失、业务波动等也会加大并购风险”。 “尤其是跨界并购会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搞餐饮、地产等行业的企业并不懂影视行业,而且,“有些企业寻求影视作为并购对象的目的在于炒概念,在影视产业成资本市场追捧的热点时,上市公司就会拿影视并购来做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