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并购重组题材依然是A股市场的热点,随着并购交易的火热,并购失败的案例也日趋增多。《投资者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4年以来(截止时间7月29日,下同),上市公司作为交易买方,其未能达成的并购案例就多达42起,较2013年全年31起多出11起。可见,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终止重组事项的情况明显增多。
根据相关公司公告,其交易失败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今年未达成的42起并购案例中,交易失败的有32起,停止实施的5起,未通过审核的5起。其中,有5起因为并购中涉嫌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让并购交易流产。
不过,招商证券投行部负责并购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在并购交易中,估值才是并购失败的主要障碍,“目前来看,大部分时候并购交易双方的对于并购中涉及的收购资产评估以及对价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
而作为上市公司并购交易案中的中介机构,投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前述招商证券投行部的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并购交易中的财务顾问,投行的主要职责在于对买卖双方的资源进行撮合,设计并购方案。”
并购失败数量超2013全年:并购重组在近几年成为市场热点。2014年延续着2013年并购市场的火爆态势。今年上半年发生的并购案2063起,交易总价值达到1.28万亿,超过2013年全年并购重组交易涉及金额的总额。截止到7月份,分行业来看,信息技术成为2013年重组的最热门行业,总共完成的交易数目达到189个,工业和金融行业则分别以180个、160个分列第二、第三位。
伴随并购热潮的兴起,并购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交易买方涉及上市公司的未达成的并购案例就多达42起,剔除9家未公布交易价格的并购,未达成的并购案例涉及的交易金额为429亿元。与此相比,2013年全年未达成的并购案例才31起。
对于2013年以来并购的风起云涌,“2013年IPO停滞,加之证监会推行严格的财务审查,一众拟上市公司放弃原有的上市计划,转战并购市场,并成为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眼中的香饽饽。借道并购上市背后是原股东股权变现退出的要求,相对于IPO,尽管收益率有所降低,但是在IPO停滞时期无疑是投行手中紧抓的稻草。”上海重阳投资的一位分析师表示,“另外,以前大部分并购采用现金支付,现在多为”现金+股份“,包括发行股份进行配套融资。财务杠杆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并购能力。”
他进一步解释道,“十亿市值靠业务,百亿市值靠并购,千亿市值靠核爆业务+并购。 企业的成长方式有两种,有机成长和并购成长。对于高成长性企业来说,很难靠其中的一种方式实现增长。”
“随着并购案增多,并购失败的案例数量也跟着攀升,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他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