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1岁的张磊在耶鲁可谓家喻户晓。2010年,他宣布向耶鲁管理学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捐赠寓意吉利的8888888美元,这是该商学院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捐赠款项。
但出了耶鲁大学,张磊则显得名不见经传。然而他却在中国掌管一家资产达130亿美元的基金——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主要投资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与初创公司。该基金的名字就来自纽黑文的一条大街,它距离耶鲁投资基金办公室原先所在地只有一街之隔。该办公室掌管着耶鲁大学总额达200亿美元的基金,正是在此实习时,张磊开启了自己的金融生涯。
把张磊与美国上世纪70、80年代的金融家相对比,后者创办了KKR与黑石(Blackstone)等庞大的上市私人控股公司,然而张磊本人不愿与他们相提并论。张磊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成为首批支持中国大陆互联网创业者的私募基金公司,也许把张磊与硅谷的风投资本家相提并论更为契合。
1972年,张磊出生在中国中部河南省驻马店市(Zhumadian)的一个村庄,他的家境并不算富裕;后以全省高考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学习金融专业。
他曾想到国外攻读研究生,却苦于囊中羞涩。“我向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递交入学申请的理由很简单——我了解到它们是唯一能提供奖学金的研究生院。”他用略带美国口音的英文解释道。“我得到了耶鲁大学的奖学金。不幸的是,到了耶鲁后,我才得知自己得到的只是一年期奖学金(整个研究生阶段为期三年)。我急需找到工作,最后我在耶鲁投资办公室找到了一份实习生工作。”
史文森在这位真挚的学生身上看到了蕴含的巨大潜质,于是教给他各种投资技巧。在耶鲁求学时,张磊就把史文森的著作《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An Un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2000)译成了中文,在此文中他开创性地将“fiduciary”和“endowment”这两个词翻成中文的“信托”和“承兑”。
在耶鲁时,张磊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当我获悉企业年报是免费提供时,就向标普500的每家公司发文索要年报,”他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年报竟然是免费的,从管理层讨论公司经营以及资本与股本投资回报的这部分内容中,我受益匪浅,这是非常好的培训。”
他说自己曾一度对实习生工作感到了绝望,于是赶到波士顿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去面试。这场面试注定无果而终。由于囊中羞涩,张磊预先要求公司支付其来回路费,而不是事后再报销,要知道,事后报销乃是通行做法。“对方问了我某公司应在某一设定区域内建多少家加油站的典型实例。我则反问对方,‘消费者为何需要加油站?’”
“仔细想想,这并非愚蠢问题。加油站的作用是啥?能改作它用吗?比方说,这个地段是否更适合开杂物店?能转行吗?比方说由于电动汽车普及而不再需要加油站。但面试我的那位老兄同情地看着我说,‘您可能欠缺当咨询师的能力。'’一回游‘的面试我参加了真不少,但收到复试邀请的则廖廖无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