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在影视娱乐行业的布局,本周迎来一个小高潮:
1、腾讯、阿里同时增资华谊兄弟,并且成为并列第二大股东;
2、乌镇峰会上,马化腾演讲中除了QQ和微信,还重点提及内容产业;
3、小米10亿美金投资内容产业。
在高喊了半年“给BAT打工”之后,BAT在泛娱乐方面的布局到底进行的如何了?是时候总结盘点一下了。
在娱乐资本论看来,BAT三巨头各自的特点极为明显:腾讯到底是做产品起家,在泛娱乐布局上也极为踏实,3年前提出“泛娱乐”这一概念之后,尽管不差钱,但并没有在娱乐行业进行大规模并购,而是在公司内部内部完成了游戏、文学、动漫、影视4块业务的布局,且积累了一批优秀的IP,未来要在IP运营上发力,与好莱坞的思路有些类似;
阿里的泛娱乐布局充满了资本印迹,马云在一年内花掉了数百亿资金投资影视、传媒产业,如今,“阿里系”的泛娱乐公司林立,相互之间如何整合协同仍有悬念;
百度的泛娱乐布局更多依靠旗下的视频网站爱奇艺,这家公司近几年快速崛起,为百度在娱乐产业拼抢获得了机会,但在集团层面,这家公司似乎还没有整体的泛娱乐策略。
另一个角度看,内容公司与BAT的博弈仍在继续,“给谁打工”这样的站队问题,并没有到非此即彼的时刻。国内最大的几家内容公司当中,华策影视跟百度绑定,华谊兄弟跟腾讯、阿里双绑定,光线传媒跟360关系暧昧,最早提出“打工说”的博纳影业,并未走进BAT阵营,倒是跟复星集团“情投意合”。
1、腾讯——小马哥说了,卖掉电商,卖掉搜索,但进军内容
特点:IP运营,更加强调内生性
19日马化腾的乌镇讲话有3个关键词:连接、开放、知识产权,而所谓知识产权,正是今年内容产业的热词——IP。
由此可以看出内容产业在腾讯的重要位置,这也让长期关注娱乐产业的小娱有些意外。
小马哥说,最近这大半年,腾讯“回归本质”,把电商卖给了刘强东,把搜索卖给张朝阳,集中精力做腾讯最擅长的事——连接。在专注于底层之后,将更多业务开放给合作伙伴,所以有了另一个关键词——开放。
说完这些之后,小马哥谈起他对内容的理解:“如果只是提供最简单的连接,那就只是纯管道,这种连接无法提供足够的增值服务。过去11年来,腾讯在内容领域,尤其是网络游戏,已经扎根下去……未来要形成一个影视、文学、游戏、动漫、音乐等领域延伸构成一个交织的、分层次的新生态。”
这下你可以理解腾讯对于内容的重视了吧。当然,腾讯最赚钱的业务——游戏正是内容产业的范畴。但腾讯的野心完全不只是游戏,而是要做IP运营。
例如,从外部引入如《火影忍者》《复仇者联盟》、《火影忍者》、《中国好声音》、《仙剑奇侠传》等来自动漫、影视、综艺等明星IP进行游戏改编;另一方面,也重视对IP的培育和塑造,如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同名游戏《天涯明月刀》,聘请陈可辛等电影人参与游戏研发,用电影的手段去打造精品游戏。
今年腾讯电影+的发布会,也是表达这样一个思路——将7个相对成熟的IP陆续改编成电影。本周腾讯与华谊达成的战略合作中,也重点提到“IP互通”这一点——未来,腾讯游戏、动漫、文学中的优质作品将优先由华谊改编为影视剧。
腾讯内部人士告诉娱乐资本论,腾讯想要做的不是转让影视改编权,而是要跟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把一个IP做到最好,建立起一个贯穿游戏、文学、动漫、影视的IP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