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财风投:年关已近,电商圈的收购消息迭出。先是百度宣布全资收购糯米,然后满座网又被苏宁收购。倒是收购传闻不断的大众点评却一直没个准信儿。在最近的公开信息中,小西看到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在其内部年会上提出了“2014年大众点评将进行二次创业”的提法。对此,我们可以有一虚一实两种解读。虚的话,可以理解为大众点评在收购谈判桌外为自己增加筹码;实的话,可以看做对其2014年整体策略的展示。对于后者,小西以为其中有几点变化值得深入关注一下。
慢公司的提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激进狼性
最直观的转变是大众点评今年年会的主题,即“聚焦目标,激情狼性”。在总体战略上,张涛表示,2014年将是大众点评最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真正二次创业的开始,2014年的口号是“点评重启,全面进攻”。其中大团购业务更是被其定义为“角斗场”,2014年将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全面进攻三四线城市。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提法很明显是冲着目前的团购老大美团去的(2013年美团交易额160亿元,大众点评不到100亿),这两家过去几年里一直明争暗斗,想必2014年两者之间的斗法还将继续升级。
而在内部管理上,大众点评明确表示要有清晰合理的奖惩机制。官方说法是“对现在的机制做全面的升级,目标是一季度更新完成大部分的销售奖励机制,上半年完成大部分的非销售机制”,显然,KPI这个大杀器已经快磨好了,大众点评销售的兄弟们从2013年下半年应该就已经感受到压力了。
对比一下大众点评此前的提法,你会发现,大众点评此番的转变的确很大。在此之前,大众点评曾在多个时间点、多个层面上表明自己的确是家“慢公司”。张涛更是挑明说,汇集点评类信息的活儿就快不起来。但现在看起来,在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后,大众点评管理层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实质变化。
除了市场竞争、公司管理等因素都在推动着大众点评从慢转快之外,更核心的一个原因是产品属性。小西认为,如果你要搞精神文明建设,像豆瓣、知乎这样的兴趣社区,那么你要做一家慢公司基本没啥问题。因为这里面的内容数据都是偏形而上的探讨,很难有非黑即白的快速结论,工具性不强,时效性不敏感,很多话题本身根本无法穷尽,不能枚举。学术的说法就是“数据生命周期比较长”,不慢也得慢。但是,如果你搞的不是精神文明建设,像大众点评网这类应用,主打内容就是吃吃喝喝,那总说自己是慢公司则有附庸风雅之嫌。因为这些数据并不像那些形而上的内容,怎么扯也扯不完,单位空间内的数据完全可以穷尽枚举,这类信息有很强的工具指导意义,在空间相关性、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上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慢了就不够全、不够准、不够好。
如果比较一下豆瓣用户和大众点评网用户的网站滞留时间,结果会更加明显。豆瓣的核心用户群讲究小圈子,还讲究腔调,闻到铜臭味感觉貌似比呼吸PM2.5还要恶心,很多人的追求之一就是要在不断的扯淡中抬升逼格,享受的就是这个过程。这必然要求平台运营者就得小火慢炖,慢慢来。但大众点评网要面对的消费者绝对不是这样。他们的诉求很明确。告诉我哪里好吃、哪里便宜,这事就完了。他们要的是尽快看到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去享受线下的服务。用户需求很“硬”,对应的数据也必须是“干货”。如果个用户上来一查,对不起,您所在城市还没覆盖,或者展示的餐馆就那几家,这事意义就不大,咱普通百姓跟您耗不起。对得起逼格对不起胃的事没人愿意干。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大众点评的从慢到快的转变是好事一桩。 |